“天才女友”与“女性脑”:“雌竞”是天性吗?

BIE别的女孩
·
·
IPFS
·
基本生物学可能会使两性在某些方面有所倾向,但性别的本质绝非被生物学预先决定(甚至于性别本身并不存在一个 “本质” )。人类与动物的最大差异恰恰在于,TA 的个体并没有完全交付于自然。在对于自然的妥协与对抗之间所产生的张力,构成了所谓 “人性” 之所在。自然不是一个句号。它的确决定了一些我们身上所发生的事,但这不是结束,接下来是我们自己来决定是否想被它所决定。这同样也是自然的一部分。

「雌竞」一词是偶然间在互联网上看到的。说实话,看着不是很舒服。雌雄、求偶、竞争,让人联想到自然物种的生存处境。回到现代社会的语境中,我想可能更多的是接近某种无意识的、相互比较的状态。

我在这里不是对这个词做出反驳或赞同,而是试图提供一个视角:女性真的会无意识地 “雌竞” 吗?它与 “自我监控感” 是一种什么关系?是否可以从生物性特征方面去加以解释?最终我们会导向一个经久不衰的问题:是什么在决定 “女性性”?

01 天才女友:她们究竟在因何较量?

小说《我的天才女友》里有这样一段描述特别吸引我的注意。主角莱农在读了女友莉拉给她的信后,“我觉得唯一真实的情感是:我不痛快,因为她家有电视机,我家没有。” 

女性之间最隐秘的较劲,一直在故事里如火如荼地展现:“莉拉比我漂亮,我什么都比不上她,也真希望没人能发现这一点。” 从莱农的视角来看,莉拉一直在做打破常规的事情,几乎带着自毁倾向地,“我也要扳回一局”。莉拉这边呢,她会去图书馆悄悄地借希腊语语法书,与莱农会面时不经意地传达 “我抢先学会了哦”。甚至婚后与尼诺的婚外情,似乎也隐藏着向莱农的炫耀。两个女主之间的 “挠痒”,越挠越痒,越痒越挠,痛苦并快乐着,较量的紧迫感如同幻灯片翻页一样快速。

在这样互相跟随、互相交锋的多个疯狂回合之后,我发现了一个秘密:二人之间表面上是在竞争,实际上来自于她们有一种强烈的 “自我监控”感。正是这股 “自我监控” 的力量,推动了她们之间的竞争行为。

在《我的天才女友》第二部里,一个桥段是莱农在河边独白:

“我意识到了那种 ‘差不多’ 的感觉,我做到了吗?我差不多做到了。我摆脱了那不勒斯,摆脱那个破败的城区了吗?我差不多摆脱了。我有新的朋友了吗?男女都有,他们都来自知识分子家庭,比加利亚老师和她的孩子们还要有文化?差不多吧。经过一场又一场的考试,我获得老师的欣赏了吗?差不多。在这些 ‘差不多’ 的背后,我看到了事情的真相,我感觉到了恐惧。我的恐惧就像我第一天来到比萨时的感觉,我害怕那些真正有文化的人,那些丛容自在的人。”

提到 “监控”,我们自然会联想到福柯。除了在 “全景社会” 里下意识地面向某个大他者规范自我行为以外,还有来自父母、老师与周围人群对你的言语、回应逐渐形成面向自己的 “监控”。在我看来,这种如藤蔓植物蔓延开来的 “差不多做到了” 就是一种 “自我监控感”,即无意识地向着自己都不知道的他者 “交待” 自己的所作所为

“自我监控感” 是两个角色不可或缺的心理幕布。 在 “被注视感” 的笼罩之下不断确认自身,将想象中的他者欲望内化为自己的欲望,在此影响下不断编织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并一次次地遭受在镜中指认自我的徒劳感,以至于需要通过自毁来重新掌控主体性.......这股不可名状的力量从生命的地表里涌出,促动着她们寻找并不存在的出口,“你只能不停地质询,而大他者也没有答案”。它在莱农身上变成攀爬的动力,在莉拉身上变成迷惘的破坏,最后交织为隐秘的互搏。

我想到一句意大利谚语: “上帝替我看着朋友,我自己看着敌人。” 这句话的大意是,敌人是人与人之间复杂关系的简单化,在敌我关系中,一切都很明朗,我们需要保护自己,同时需要去进攻敌人;而这种分明的界限会在友谊里融化掉,你的朋友在你的眼中不是一个目标、一个靶子,而是一个本然的个体,只有上帝才知道 TA 的脑子里在想什么。

没什么比莉拉与莱农更能诠释这句谚语了!她们是亲密无间的,同时又各自活在画地为牢般的 “自我监控” 里;由心理监控感所引发的种种竞争,又突触般地伸入并改变了现实里的友谊剧情。“外世界” 与 “里世界” 的交互令友爱与攻击可以同时存在与转化,如同海与浪,阳光与阴影。

我们将这样的复杂称之为 “女性情谊”。那么,从生物学角度来看,这种心理活动真的是女性生命共同体所特有的吗?

02 “女性脑” 与 “自我监控” 

世界知名脑成像专家丹尼尔·亚蒙《女性脑》一书提到女性大脑有三个主要优势,分别是直觉、共情和自控力。这令女性倾向用鲜活的情感与饱满的想象力认识世界,同时亦会调动女性所有感官去触发 “自我监控” 机制 —— 当环境里充斥的信息刺激你,占有你,撩拨你的时候,你会无意识地与周围做比较,自我询问,清算已经发生的事件。

这一反应仿佛生长在女性身体里的一部分。大脑的进化塑造使得女性养成了一套根深蒂固的行为意识指南,不需要他者介入就可以在 “自我监控” 中跌宕起伏[注1]。

向着亚蒙的方向,我发现他并不是唯一更不是第一个提出这样观点的人。早在二百多年前,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男与女》(1894)指出女性在 “记忆、机智、热情、耐性和整洁” 等方面比男性强,同时 “她们容易受情绪的影响,喜欢有情感的东西,不愿意被这个分析的工作所破坏。” 该书一发行立即引起人们对性别差异的兴趣,再版高达八次。

2003年,英国心理学家、神经学家巴伦·科恩出版《关键的区别》一书,提出 “共情化-系统化理论”(empathising-systemising theory),即雌性大脑生来倾向于共情,而雄性大脑的机制则如同汽车或计算机。与之类似的还有安妮·莫伊尔和戴维·杰塞尔《脑内乾坤:大脑也有性别》。

有趣的是,该书译者、认知神经科学家洪兰指出,子宫里的所有胎儿在生理上都是从女性开始发育,到了6周左右则会因男性荷尔蒙是否出现而决定是否转变为男。也就是说,女人不但不是男人身上的肋骨,反倒男人还是从女人变来的 —— 朋友们,这可太蒂了!

03 但是.......大脑真的分性别吗?

科学似乎在不断告诉我们,无法逃避的生物性基础设定,注定了女人与男人是根本不同的[注2] —— 但,一位女性科学家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

来自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神经科学家达芙娜·乔尔通过实验证明,人脑无法笼统地归入非此即彼、非雌即雄的 “二态性(dimorphic)” 类别[注3]。也就是说,从大脑来看,人类是一个雌雄特征高度混杂的种群[注4]这被视为该领域的一个突破性进展。英国阿斯顿大学认知神经成像教授吉娜·里彭写道:“这一结果是对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发起的一次重要挑战,我希望它能够打破21世纪的传统研究格局。” 

当然,也有研究性别差异的资深科学家竭力反对乔尔的观点。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神经生物学家拉里·卡希尔说:“这篇论文是把意识形态伪装成科学。” 他认为乔尔为支持其假说所使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失偏颇。

达芙娜·乔尔本人则承认,基因、激素和环境的确会使大脑出现性别差异。但同时她也指出:

“我们整个社会都构建在一个假设之上,即我们的生殖器官将我们分为男女两性,不仅是在生殖能力或潜力方面,更是在大脑、行为或心理特征方面。人们认为这些差异都是合情合理的。如果你的一个特征表现为女性,那么你的其他特征也应该是女性化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大多数人都是性别嵌合体。”

虽然争议还在继续,但我得承认,我喜欢乔尔的研究。它打破的不止是某个 “科学研究格局”,更是令人恼火已久的两性差异刻板印象 —— 比如什么老掉牙的 “金星女与火星男”,以及以此大作文章、嗡嗡作响的情感专家们。

加油,乔尔!

04 让我们来决定我们想被什么决定

如果说真如丹尼尔·亚蒙所言,女性与周围环境的交互更为密切敏感,那么社会规训显然在很好地利用这一点,令这反应加剧直至变成一种操控,一种自我监控。前者只是一种反应而已,但后者是一种隐秘的暴力。

让我们想一想:相较于男性,为什么女性会更反感生物/性别本质决定论?为什么基于进化而衍生的性别差异论会更容易导向 “好嫁风”?以及,为什么即使看似客观科学的各类 “Born to Be” 理论最后总是与主流性别角色分工吻合,而不是相反?简直如同兔子做实验总是会得出胡萝卜。

假如所谓生理差异仅仅是一些并无建构色彩的 “特征” —— 就像长臂猿手臂比较长,短吻鳄鱼嘴巴比较短,不合理蛙越长越小比较不合理 —— 我相信大家不会热衷讨论这些差异,《男与女》也不至于再版八次。问题在于,为何科学意义上客观中立的性别差异,无法在社会学意义里客观中性地存在?—— 因为它就像人种学或进化论一样太过容易变成陷阱,尤其是对于女性而言。

一个不健康的性别环境是如何无所不用其极地利用 “女性性” 来造牌坊 —— 共情,亲近孩童,情感丰富,道德感更好 —— 已是我们过于熟悉、毋需举例赘述的剧情。“女性性” 要么被吸纳为 “利他性”,而后再反向施加于其身上,变为天然的责任与要求;要么被吸纳为 “劣根性”,变成维护不平等的辩护借口。在性别平等还未真正实现之前,我对性别差异的范式本身存有疑虑。

基本生物学可能会使两性在某些方面有所倾向,但性别的本质绝非被生物学预先决定(甚至于性别本身并不存在一个 “本质” )。人类与动物的最大差异恰恰在于,TA 的个体并没有完全交付于自然。在对于自然的妥协与对抗之间所产生的张力,构成了所谓 “人性” 之所在。正如生物学家与心理学家中的先锋派安妮·福斯托·斯特林所说,我们确实看到了差异,但我们有更好的方式来观察身体及身体如何在世界中运作,即将身体理解为一个有社会所塑造的实体。

自然不是一个句号。它的确决定了一些我们身上所发生的事,但这不是结束,接下来是我们自己来决定是否想被它所决定。这同样也是自然的一部分。

— The End —


BIE别的女孩致力于呈现一切女性视角的探索,支持女性/酷儿艺术家创作,为所有女性主义创作者搭建自由展示的平台,一起书写 HERstory。

我们相信智识,推崇创造,鼓励质疑,以独立的思考、先锋的态度与多元的性别观点,为每一位别的女孩带来灵感、智慧与勇气

公众号/微博/小红书:BIE别的女孩

BIE GIRLS is a sub-community of BIE Biede that covers gender-related content, aiming to explore th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females. Topics in this community range from self-growth, intimate relationships and gender cognition, all the way to technology, knowledge and art. We believe in wisdom, advocate creativity and encourage people to question reality. We work to bring inspiration, wisdom and courage to every BIE girl via independent thinking, a pioneering attitude and diversified views on gender.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BIE别的女孩BIE别的女孩致力于呈现一切女性视角的探索,支持女性/酷儿艺术家的创作,为所有女性主义创作者搭建自由展示的平台,一起书写 HERstory。 我们相信智识,推崇创造,鼓励质疑,以独立的思考、先锋的态度与多元的性别观点,为每一位别的女孩带来灵感、智慧与勇气。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再见所有风俗店,我准备好往春天逃亡

在日本的脱衣舞俱乐部,为女孩们的裸体而哭的人

从没和女孩子交往过的我,预约了第一次百合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