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学徒》第六章(全八章,隔日连载)

孙李
·
·
IPFS
·

沈沛曾经期望的轰动效果终于出现了。包括沈沛所属公司在内的众多新闻媒体对其轮番报道,学徒成了国际上最重大的新闻,已经远远超出了科技新闻的范畴。如果说之前大众对人工智能的反应还包含着玩笑的意味,这次则是真真正正地被惊讶到了。在过去,各地的人工智能道德委员会并不为人注意,现如今他们的工作则逐渐浮上台面。如何面对人工智能,如何理解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如何将人工智能融入人类社会,这些问题不再是玩笑,而是迫在眉睫的真实问题。

一如既往地,沈沛对学徒项目投入了巨大的热情。他尝试阅读了沉思公司近期发表的论文,争取做出科学准确的报道。一些具体的技术细节超出了沈沛的理解能力,但是整体的实验思路还是非常清晰明了的。沈沛赞叹于沉思公司设计实验时的深思熟虑,各种情况都照顾的面面俱到。

任何热门新闻都会引起争议,这次也不例外。多数声音是颂扬科技的进步,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媒体过于夸大其词。唱反调的人中就包括著名的青年钢琴家路璐。

路璐与沈沛年龄相仿,可是她成名极早。沈沛还在上小学的时候,路璐已经在国际钢琴比赛中扬名了,现在更是被公认为世界顶级的钢琴艺术家。也许是因为天才人物生来与众不同,路璐一直以特立独行著称。比如说古典音乐一向给人严肃高雅的印象,无论表演者还是观众都庄重着装,路璐却喜欢穿时尚性感的短裙,大胆地展露自己的姣好身材。尽管惹人议论纷纷,她却对此不屑一顾。此外,路璐还喜欢在网上发表言论,褒贬时事毫无顾忌。她直来直去的发言惹火了不少人,真诚的态度也赢得了普通民众的喝彩。总而言之,这位钢琴女王常年处于舆论焦点,这次的大胆发言也保持了她一贯的风格。

沈沛读了路璐在社交网络上的几条发言,她说听过学徒在网上公开的几段录音后,觉得不过尔尔。她读到一则留言,说人工智能将取代钢琴家,钢琴家们的饭碗即将难保,这一下子惹火了她。路璐义正言辞地抨击国民音乐素质低下,缺少基本的古典音乐欣赏能力,无力区分艺术高下。她说,满足于机器演奏的人都对古典音乐尚未入门。

读过路璐的发言后,沈沛灵机一动,心想能不能采访路璐,让她尽情发表一下高见呢?沈沛在科技板块工作,一般来讲没有机会接触路璐这样的明星,不过这次或许是个好机会,借由明星进一步扩展科技新闻的受众。沈沛随即与娱乐版的同事联系,要到了路璐经纪人的电话,向经纪人表达了采访的意愿。当时沈沛并没有抱太大期望,没想到路璐居然真的同意了。一周后两小时的专访,地点就在路璐国内的工作室。

转眼到了采访的日子,沈沛早早到了路璐的工作室。沈沛对这间工作室的豪华程度早有耳闻,实际见到时还是颇有些惊艳之感。工作室位于郊区湖边,景色如画。建筑物有三层,内部不仅有琴房、录音室,还有一个能容纳五十人的小音乐厅。路璐这样的大明星工作安排忙碌,直到约定时间过后半小时,她才姗姗来迟。

路璐身穿一身深色连衣裙,优雅简约。沈沛本来想着要平常心对待,没想到面对明星时还是有一点紧张,暗中苦笑。礼节性地寒暄一番后,采访进入了正题。沈沛立即抛出了最关心的问题,路璐对学徒的演奏有什么感想?

路璐显然是有备而来,从容不迫地讲述自己的观点。此前,她反复仔细听过网上公开的学徒录音片段。首先,她夸赞了学徒演奏技术的高超。许多钢琴技术对人类来讲是很困难的,比如「大跳」,手指要在距离很远琴键间穿梭;再比如多声部演奏,手指要有高度的独立性,十只手指各忙各的。就算是最基本的技术,比如快速、均匀、有力地弹奏琴键,同样需要长久的练习。钢琴演奏是手指的舞蹈,是一门精确到严酷的艺术。人类钢琴家需要长年累月才能获得的高超技术,对于机器来说似乎是轻而易举、手到拈来。学徒在速度、力度上的掌控都堪称完美,从不失误。路璐还提到,她很惊讶那些测试人员居然听不出学徒是机器,人类即便是顶尖大师也无法长期保持这样无懈可击的演奏,一首曲子总难免会出现些细小的问题。路璐说,自己很羡慕机器的技术能力。

话音一转,路璐开始点评学徒的缺点。她说,学徒的演奏包含着奇特的矛盾性,一方面在技术上完美无缺,另一方面则在音乐诠释上做的很粗糙。放在人类上来说,好像这表演既全神贯注又漫不经心。学徒的演奏过于冷静了,无论乐曲热情似火还是浪漫如风,在它的手下都成了深沉内敛。学徒像是一个充满智慧、但是对音乐缺乏热情的人,勉为其难地奏出机械式的音符。

作为曾被学徒感动过的人,沈沛觉得这些批评有些刺耳。他提出,自己曾有幸听过学徒的现场演出,令自己非常感动,仅凭若干片段似乎不足以为学徒下定评。另外,他指出沉思的图灵测试是盲测,测试人员预先并不知道演奏者是机器还是人类;如果预先知道了对方是机器,是不是会下意识地寻找演奏中的「机器风格」,更难以被感动呢?

面对颇具火药味的质疑,路璐淡淡一笑。她说,根据当下的资料想要给出最终结论确实欠妥。但是她坚信机器有天生的局限,始终达不到真正艺术家的水平。她列举了两个理由:

第一点,音乐不是从真空中自己产生出来的,当音乐家创作音乐时,一定有其历史背景、创作动机。比如说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这部交响曲气势恢宏,力量充沛,充满英雄气概。贝多芬写这部交响曲最早是献给拿破仑的,颂扬法国大革命,体现了贝多芬的激情和世界观。再比如说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用乐器生动地描绘了众多动物,大象、袋鼠、天鹅等等。即便是没有明确标题的绝对音乐,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审美倾向也更有助于理解音乐。学徒是一台机器,根本没有能力理解人类的文化。学徒知道什么是英雄气概吗?知道什么是天鹅吗?那么,学徒又如何能够真正理解音乐呢?

第二点,钢琴演奏要投入自身的情感。音乐中的痛苦、悲伤、兴奋、喜悦、浪漫、神秘、高雅、幽默……都要通过钢琴家的双手表现出来。如果钢琴表演者自身是个毫无情绪的机器,又怎么能将这些情感表达出来呢?讲到这里,路璐举了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例子。在她年少时,曾经远赴海外参加钢琴比赛,当时她选了一首肖邦的协奏曲。肖邦是以浪漫著称的,曲子里饱含深情。相爱时的炽热情感、失去爱人时的悲痛遗憾,这些肖邦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对于年少的路璐来说太陌生了。她还是个孩子,从没有过恋爱经历,尽管技术已经相当不错了,可就是怎么都弹不好。直到后来,她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自己对远在他乡的姐姐的思念投入到演奏中,彻彻底底地敞开心扉,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才最终弹好这首曲子,并一举取得比赛冠军。所以她相信,没有情感的机器无法达到人类钢琴家的艺术境界。

路璐说的这两点都很有道理。事实上,当第一次采访王博士时,沈沛心中也产生了类似的疑惑。沈沛心想,如果能邀请路璐和王博士对谈,一定能碰撞出激烈的火花。不过,在数个月的思考当中,沈沛自己也有了一些心得。他在科学与音乐两方面都是外行,不敢说自己的想法有多正确。可是正因为中立的身份,说不定能更加客观地看待问题。

对于路璐的第一个观点,沈沛提出音乐是绝对的,不需要音乐之外的东西来支持。沈沛曾经问过自己,学徒真的理解音乐吗?学徒所理解的似乎只是一串串的数字程式啊。可是转念一想,理解音乐又意味着什么呢?如果一定需要理解文化才能进一步理解音乐,那音乐就成了只对一部分人有意义,纯属自娱自乐的东西了。比方说,假如与世隔绝的原始部落听到了巴赫、莫扎特的音乐,他们对什么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欧洲历史文化一无所知,这些音乐还有价值吗?沈沛认为音乐始终是有价值的。即使是外星人,可能由于生理结构上的差异无法聆听人类音乐,但是乐谱中的结构形式还是能被辨识出来的,绝不会被当成无意义的胡乱涂鸦。所以,尽管学徒理解音乐的方式与人类不同,可学徒还是可以理解音乐的。

对于路璐的第二个观点,沈沛首先提出人类的情感可能同样是机械式的。在生物学的视角上,人类的喜怒哀乐都是有具体的生理意义的,是对外界事件的生理反应。在人类主观看来深刻复杂的情绪,其实都对应着神经系统各种化学物质的分泌。尽管由于当前科学水平的限制,我们很难想象机器要如何拥有情绪;但是,生物与机器之间未必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接下来,沈沛又提出即使演奏者本身没有情感,依然能在演奏中表达出情感。音乐本身是没有情感的,音乐传达到听众耳中之后,听众才产生了情感反应。沈沛引用了沉思公司论文里提到的「中文房间」的例子。假设把其中的「中文」换成「钢琴曲」,一台机器在密闭的房间里按照指示演奏钢琴。音乐说穿了不过是一连串特定频率、波长、波形的声音组合,如果这台机器能弹奏出与人类钢琴家相仿的声音组合出来,听众一样会被音乐感动。只要音乐是相同的,演奏者是人还是机器根本没有区别。

最后沈沛指出,学徒是迭代式开发、不断演化的人工智能,学徒未来能达到的高度绝不局限于目前的表现。

路璐沉思了一番,说沈沛的想法有一定道理,但是无法完全说服她。这些哲学层面的讨论过于抽象,而且只是指出可能性罢了。单就学徒目前的表现来讲,路璐不认为机器已经达到艺术家的水平。经过这一番讨论,路璐表示很关注学徒项目未来的发展。

采访结束后,沈沛回到办公室撰写稿件。跟踪这个项目这么久,沈沛每次都有新的体会,这次与路璐的交流更加激发了沈沛的思考。对于这样复杂的课题,有不同的声音是理所当然的,外界的反馈也是有益于技术发展的。沈沛将与路璐的讨论转达给了王博士,王博士也表示很感兴趣。在王博士的回复邮件中还传达了一条劲爆消息,学徒会在不久的将来举办一场钢琴独奏音乐会。经过了新闻界的报道与学术界的认证,学徒是时候与大众见面了。

原文首发于我的博客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孙李野生网络作家。主要写散文随笔和文艺评论,偶尔写小说。Matters越来越冷清,万一走失,可以来我的blog找我:https://www.xianrenlife.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谈风说月:孙李随笔集
33 篇作品
旅行笔记:闲看万水千山
13 篇作品

重访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