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温时意
IPFS What is this

原生家庭——記今日吃飯所見所聞

温时意
·
·
請讓孩子成為他們想要、願意成為的樣子,而不是家長所期待的樣子。

今天下午在外面吃飯,隔壁桌是一對夫妻帶著兩個孩子吃飯。(注明:我無意偷聽他們談話,只是相隔太近,而他們聲音又太大,實在是避免不了⋯)

吃著吃著孩子提出想法,想要接下來去哪裡玩,再怎麼樣。媽媽突然就很憤怒的說:「你去死吧。你這麼會安排那你就不要和我一起啊,你自己去買單,自己回去啊。」

而那個小女孩只是坐在座位上,沈默不語。

我突然想到了小時候的自己。小時候媽媽在打麻將,而我想吃糖,找她要錢,媽媽脫口而出一句:「你怎麼不去死。」讓我幼小的心靈受到很大的打擊。那個時候滿心滿眼都是難過與懷疑自己,覺得母親不愛我。而我就真的哭著跑到馬路上去攔車求死。我躺在馬路上邊哭邊攔車讓他們撞我,旁邊大人拉我我都不願意起來,直到我的母親聽到他們說我在馬路邊上攔車求死才氣沖沖的從家裡出來把我拉回家裡,將門反鎖用晾衣架給我一頓毒打為結束。

而這位母親和我的母親又有不同。

她在孩子提出想法之後,表現出異常的憤怒。這背後隱藏的是對孩子的掌控慾以及權威感。

孩子對她來說就是被掌控的一部分。她可能會認為她對孩子有一種絕對的控制權。在這種想法下,她會規劃好一切,小到出行路線,大到孩子的未來。在此過程中,如果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發出自己的聲音,家長會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了冒犯。他們很難容忍這種事情的發生,所以他們會用難聽的話去侮辱孩子,去打擊摧殘孩子的內心。會用行動去表示對於被冒犯的不爽:動手毆打孩子。給孩子留下一種「如果我不按照我的母親/父親說的來做,我就會被打/我就會失去愛」之類的想法種在腦海裡。

讓孩子完全失去自我想法,變成一個家長的傀儡。

即便有很多孩子最終逃離了家庭,但是還是會留下心理陰影,那種想法會一直種在腦海裡,並且可能會在人際交往或者是親密關係裡表露出來。

希望各位家長,現在正在作為父親/母親的人,或者是即將成為父親/母親的人,如果我的這篇文章有幸被你們看到,在此我請求你們:


請你們放下對孩子的期望,以及作為家長的控制欲;

請你們能夠讓孩子成為他們想要成為的樣子,而不是活成你們期待的樣子;

請讓他們能夠有無限可能,而不是成為你們所羨慕的別人的影子。



CC BY-NC-ND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