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不是海|旅行日记

阿布拉赫
·
·
IPFS
·

新旧交替的这几天,终于完成了一趟过去三年来梦寐以求的旅行。说梦寐以求,并非说目的地,而是旅行本身。像从前一样自由而随性的去往一个地方,不需要扫码、不需要核酸,不用担心被截留,不用担心回不来家。

这趟旅行本来还可以更完美,一方面完成两年来的第一场马拉松,顺便完成旅行。为此,我甚至急着要在开赛前两周先完成“感染”,并且无惧来自四面八方关于“心肌炎猝死”的恐吓,打算无论如何要站上起跑线,那怕最仍终免不了上收容车。结果后来,马拉松主办方比我先屈服于压力,决定推迟举办。那好吧,我认命了,这是我整个2022年第三次手握厦门马拉松参赛机会而最终与之失之交臂。第一次年初,推迟了。第二次十一月,终于能举行,但我被“居家”了。第三次,就是这一次。

厦马很勇敢,十一月顶着防疫压力成功举办推迟后的2022年厦门马拉松。十二月初“新十条”发布后,又马上决定抢个新年头彩,二十来天后举办2023年厦门马拉松。他们大概和我一样,觉得以前如履薄冰,这次终于没有什么能够阻挡爷的脚步了。谁知后来的狂风暴雨,还是摧垮了当初的激情,不得不败下阵来。

我于是也急打方向盘,从之前的厦门,转去了大理。大理过去一年好像是中国这潭死水里不多的涟漪,听各种各样的人谈到它,甚至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移居那里。几年前我去过一次,住在喜洲,爬过苍山,经过坟地,在田间地道上跑过步,也骑单车游过半个洱海。那时候,双廊在修,到处灰头土脸,没有多做停留。这次,决心要住海景房,趁大半个中国在生病旅游业百废待兴双廊的住宿费还在低位。好几个朋友开始说有意同去,到后来纷纷打了退堂鼓,出发前一天,说好的旅行团就剩了我一个。那也无所谓,落得自由,反正我一个人连出国也不怕的。

四天的行程,将近两天就在路上,剩下的时间真的窝在客栈的阳台上,看书、看海、看鸟,出门吃饭、逛街。可能对大部分人来说,这看上去蛮无趣的,但对我来讲,这是许久未有的放松,尤其精神上。我要赶在2022年结束前出行,也是想为这魔幻的一年留些值得开心的记忆点。不然,多年后想起来,这一年就只有做核酸、居家、被传唤、确诊新冠、不断错过厦马等破事,太惨了。

接下来是这几天的日记,当做游记吧。

  • 2022年12月30日   周五   阴

2022年倒数第二天,早上六点起床,搭7点35分的火车去大理。车站很空,火车大部分时间也很空,我可以流窜着找舒适的位子坐。直到在昆明,上了很多人,车厢几乎坐满了。

昆明之前的车厢

四川境内大雾,过宜宾一度窗外能见度不足百米。进入贵州后短暂出了太阳,还没到云南很快又阴了。

在火车上度过八个小时,也是很久没有的体验。看了一部《方形》,导演新作《悲情三角》刚获戛纳金棕榈大奖。《方形》没有《悲情三角》那样通俗,但男主角腿很长,又帅,我喜欢。看完听影评播客,才发现B站引进的正版删除了好几分钟。捶胸,妈的,吃过多少亏,怎么就不长记性呢!

大理古镇人很少,捡便宜住了个还不错的客栈,叫风雪故城,装修很有格调。房间的窗户外面有两棵树,一棵是银杏,另一棵也是银杏。

我在大理古城住的“树景房”
客栈院子

在客栈休息,天黑之后才出门觅食。吃的烧烤,喝了两瓶啤酒,有点儿冷。然后在古城里闲逛到十点,回来睡觉。

左眼仍然跳,新冠后遗症?

据说网易新闻果然被处罚了,但那张流传的截图又不太像是真的。“连降三级”,又不是当官的。

那个年终盘点做得其实不如《四月之声》,米粒三当时肯定是被喝茶了。

历史的遗迹
  • 2022年12月31日   周六   古城小雨双廊多云

早起下雨,有点纠结要不要去双廊。不去的话不如继续窝在这个客栈算了,暖和又安逸。但一看,今天涨价了,昨天才175元,今天要296块,算了,划不来。

纠结时,雨渐渐小了,接近中午,路上已没人打伞。走到大路上等车时,阳光很猛烈。坐的中巴,在沙坪下来转车。被路牌误导,在反方向的一边等了大概半个小时,才被告知应该去对面。对面刚站定,就有黑车停下来,车上已有四个人,空出来的是副驾,很不错。

我问师傅,为什么路牌显示另外的方向到双廊,他说那是环海线,贴洱海走,要远几公里,一般公车和赶路的私家车都走近的这条。

在双廊古镇的入口下车,沿着海边的客栈一家家找过去,不到三家就订下来。房间在二楼,两面落地玻璃,阳台正对着洱海,近海有几株树,很多水鸟漂浮着,不时扑腾扑腾和嘎嘎嘎。最近读鲁迅,看到窗外有树总想附会人家,但这次我不知道那是些什么树。

我的海景

双廊人不多,不然海景房可不会只要280。有些人没戴口罩,我也不戴了。在成都还不敢,人家的眼神就能杀死你。

在房间里读书看海,傍晚时分出门,沿着海岸线闲逛。双廊的海景不错,很多客栈把广告牌立在了路边,通常一百多块。一些客栈的门口种着大片的多肉,各式各样。云南的气候适合多肉,感觉种在野外的它们,长得比成都花市里的那些要健康明媚得多。

明媚的多肉

晚饭一碗米线了事。大理除了过桥米线很贵,其它米线都便宜。过桥米线就是米线届的名牌,质量不一定更好,价格一定更贵。

路过超市,买了几罐啤酒,回来坐阳台喝。水里那几棵树的其中一棵,竟然装的有灯带,在黑暗里明灭。不知道电线从哪里过,白天没看见空中有。后来冷起来,转移进屋开了空调,用电视放一部《明日战记》看,电视效果不大好,看起来很网大质感。

不时有焰火腾空,每次反应过来拿手机出去打算拍个视频,刚摆好姿势就结束了。

十一点左右上床,躺着翻看大家的年终总结,不知不觉睡着了。

被集中的焰火声吵醒,估计是刚过0点。没动,之后继续睡。空调不够热,房间里微微凉。

我的“书房”
  • 2023年1月1日   周日   晴

听到水鸟扑腾的时候,窗帘缝隙里还未透进光亮。水鸟们晚上不知在哪里栖息,白天在水上漂一天,不干正事。

躺着翻微博。韩松发了他的第十五篇抗疫记录,他去年得了阿尔兹海默,但他还不到六十岁。二十几天前确诊新冠,症状不轻,但不愿意去医院。他长文的其中一段写道:

还要死一些人,二零二二年,看到了无常,轮到谁都有可能,但我已经看到北京在恢复烟火气。电影院里好多年轻人看阿凡达。封闭的堂食开放了,有的餐馆坐满。有的地铁里已经没有空座。街上还有跑步的人。但肯定还有下一波感染,万一没能活下去,死掉像我这样的老人,那就死吧。躺在从前的功劳簿上,开着科学的历史倒车,以痴呆的自负姿势,阻挡年轻人的进步,不死干什么呢。要算大账算总账。

我决定要买一本他的小说来读。

我看到好几篇年终总结的长文,都写得很感人,很尖锐。很多情绪,是往年不多见的。 我还看到各地跨年的人潮,以及挑战警察的焰火。我想,也许这一年的加速,效果确实是明显的。

9点多起床,推开阳台的玻璃门,正好有两个男人驾船来到窗下打水草。用一根直杆,挑起水里如长发般的水草堆上船。一边干一边聊天,听不清讲什么。

打水草的人

天气很好,对面岸边的房屋在阳光下闪着白光,水鸟已经密密麻麻地浮在水面。

出门吃早餐,依然米线,12元一碗。

往古城门口闲逛,瞅准了一个小小的咖啡店,打算返回的时候买杯咖啡。云南的小粒咖啡很有名,双廊的街上随处可见卖咖啡豆的店,和鲜花饼、普洱茶以及花果酒,算得上当地霸屏的土特产。

在古城门口打望片刻,有人凑上来问我坐不坐车。

回到客栈,坐阳光里用ipad读陈焕仁老师的《红卫兵日记》。有次看到lola转发他的微博,发的就是这本书的节选。有些惊讶微博没有屏蔽它。以前看一些文学影视作品,总不明白那样的荒诞如何能够持续十年。读《红卫兵日记》才到1967年,明白原来根基是毛泽东的被神化。对于红卫兵们来讲,毛泽东像耶和华,他的作品便是圣经,指导一切。红卫兵们反复用某些语句强化信仰,比如“伟大领袖毛主席”里,“伟大领袖”四个字是不可或缺的。通过这种洗脑,谁都有可能是错的,毛主席永远不会。想起前几天在某科普博主的微博下,有人评论说“要是毛爷爷在,一定不会允许社会乱成这样”。我忍不住回了她:“你觉得那时候还不算乱吗?”我的这个回复赢得很多点赞,但她本人再无反应。我想,如今很多年轻的毛粉,大概根本不知道毛爷爷的时代真相。又何止年轻的毛粉,年老如我妈,经历了一切,也不一定知道真相。

我和我读的书

我正沉浸在红卫兵们的世界里,突然一阵马达声传来,抬头看,原来是那条打草船,正欲归去,发动机的响声,惊得水鸟四散。

下午在双廊的巷子里乱窜,有些房子,门脸看上去颇沧桑,从开着的半扇门里望进去,想起村里的一些人家,破败、阴暗,住着很老的人。就想也许不该这样窜,让本地的老人们躲无可躲。

巷子里的老屋
  • 2023年1月2日   周一  晴

早饭吃完,想去昨天那家店里买杯咖啡,没开门。

回客栈继续读书晒太阳到中午,收拾东西,退房。老板一家没人,把钥匙放在前台,径自走了。这里都不用交押金,也不用查房,没有其它手续。记得以前在中国的其它地方旅行,少数也是不用,多数用。

据说是从西伯利亚飞来过冬的红嘴鸥

午饭吃的炒河粉。一对中年夫妻,带着女儿,急匆匆进店,也点了炒河粉。等餐时,父母一齐数落女儿,早上该吃的时候不吃,这时候,大部队去参观景点,我们只能在这里干等,人家一会儿回来了,我们啥也看不着。女儿不服气,说早上不想吃嘛。后来当父亲的自己走了,让母亲留下来陪女儿等餐,母亲也气鼓鼓的。我心想,这软肋!

吃完背包走去大门口等车,问旁边的人,说去大理的车刚过,下一趟得四五十分钟以后。我尝试用高德打车,没想到马上有人接单。之前看过,打车100块左右,拼车40,包车160,心想没准打不到,不然谁还去包车?

这是趟意外的旅程,师傅让我修改终点,以便不走高速。于是我得以在环海路上,近距离欣赏另外半边洱海风光。

从师傅口中得知,大理在我离开的那天涌入了很多人,跨年夜挤爆了古城。

意料之外的顺利打到车,导致我提前四个小时到了机场。不过也无妨,换个地方读书而已。

可怕的年代,人们被疯狂裹挟,不止是红卫兵。

很久没坐过的飞机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阿布拉赫来自中国,很喜欢记录,不光写字,用APP记帐都一记十年。中国很大,但对一些人来讲,它又小到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于是,在动荡的2019年,我怀揣着对世界的好奇来到Matters,从此很多扇大门渐次敞开。我很珍惜这里,希望继续记录生活,也记录时代,有时候发发牢骚,讲一些刺耳的话。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