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Robert
·
·
IPFS
无后就是指的没有后嗣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般都认为,无后就是指的没有后嗣。前两天看到@小鹿斑比 的新解,完全不能认同,我认为~孟子讲的无后,就是没有后嗣。

下面来分析一下原文~讲讲我的理解~

《孟子·离娄上》: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万章上》:万章问曰:“《诗》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信斯言也,宜莫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孟子曰:“告则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是以不告也。”万章曰:“舜之不告而娶,则吾既得闻命矣。帝之妻舜而不告,何也?”曰:“帝亦知告焉则不得妻也。”

孟子的两段发言是一致的,都是给舜不告而娶做开脱解释。

“男女居室,人之大伦”跟“无后为大”都是指婚姻生子乃大事,若告父母则不得娶妻,从而“废人之大伦,以对父母”是为“不孝”。

赵岐注孟子,也是源于此意。若将“无后”解释为“不尽后辈的本分”,上下文怎么也不可能解释通顺。至于“三”,古文中可做多解,确实不必拘泥于赵岐所说的三项。“为大”也不一定要作“为最”解,但无后肯定是不孝中很严重的一种。

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古人重祭祀,若绝嗣则父祖先人都无人祭祀,自然是大不孝。这是“无后为大”的缘由。古人对继嗣的极端看重,人际关系淡薄的今人自难理解。

再回到~无后~我们可以看一下与《孟子》时间相近的《左传》记载的~无后~都是比较明确指没有后嗣。

庄公十六年:郑伯治与于雍纠之乱者。九月,杀公子阏,刖强鉏。公父定叔出奔卫。三年而复之,曰:“不可使共叔无后于郑。”使以十月入,曰:“良月也,就盈数焉。”

~公父定叔为共叔之孙,出奔于卫,则郑国没有共叔之后。

庄公三十二年:公疾,问后于叔牙。对曰:“庆父材。”问于季友,对曰:“臣以死奉般。”公曰:“乡者牙曰庆父材。”成季使以君命命僖叔待于鍼巫氏,使鍼季鸩之,曰:“饮此则有后于鲁国,不然,死且无后。”饮之,归及逵泉而卒,立叔孙氏。

~季友以无后来威胁叔牙,叔牙喝了毒酒,才立叔孙氏,也就是“有后于鲁国”。

僖公十一年:天王使召武公、内史过赐晋侯命。受玉惰。过归,告王曰:“晋侯其无后乎。王赐之命而惰于受瑞,先自弃也已,其何继之有?礼,国之干也。敬,礼之舆也。不敬则礼不行,礼不行则上下昏,何以长世?”

~是对晋侯的不满,认为他会无后,“何继之有”“何以长世”都是对无后的描述。

昭公二十八年:是郑穆少妃姚子之子,子貉之妹也。子貉早死,无后,而天钟美于是,将必以是大有败也。

~死的早,早死无后。

宣公十二年:栾武子曰:“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之于胜之不可保,纣之百克,而卒无后。训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三监之乱,纣子武庚被杀,封微子于宋,以代殷后而非纣后,纣后嗣已绝。

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找来左传来看,左传里还有多处“无后”,从用法来看,无后肯定有“没有子孙后代”的意思。

让我们再回到《孟子》的原文,书中还有一处提到过“无后”,这也是很有名的话~

《孟子.梁惠王》中:“仲尼云:'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仲尼就是孔子~他说~第一个用俑陪葬的人~他大概会断子绝孙吧?

请看这里的~无后~当然是后嗣~肯定不能翻译成“没有尽到后辈的责任”,对吧~

二千年前,那是上古宗法的农业社会,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重男轻女,极重视生男孩~传宗接代祭祀香火~那个社会和现在是完全不同的。

综上所述,孟子讲的无后,就是没有后嗣。

以上~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Robert马特市活动大使 马特夜话 周末晚八点 自由二台 电子报 https://robertli365.substack.com YT频道 https://www.youtube.com/@Mynightchat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2024年度問卷|夜话之四十不惑

《Matterszine創刊號》编辑小组 圆满完工!

93期马特夜话回放 人類大歷史(下),科技是如何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