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流克服孤獨,享受獨處!《心流》

小豆
·
·
IPFS
·

本書作者是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以下整理書中內容,以及寫出我的一些想法

⬛孤獨和心流

只剩下一個人時,可以做些什麼事呢?什麼樣的事是既有樂趣,又可以促進自我成長的?找個需要專注力、可以增進技能、發展自我的活動

不太容易覺得無聊,不需要經常藉助有利自己的外在環境來獲得樂趣的人,就是通過了創意人生的考驗了。學習獨處,而不是逃避,是年幼時期很重要的功課。

這樣的習慣當然愈早培養愈好,但也永遠不嫌遲。

當一個人可以不受外在環境影響、隨時進入心流時,就表示已經學會掌控生活的品質了

例如,發現身體機能隨著年紀增長而退化時,試著把想要征服外在世界的能量內化,開始探討更深層的內心世界,例如開始讀作品、學棋藝、養蘭花等──如果認為這些事值得你追求。

書中有舉幾個例子,例如一人獨自生活的桃樂絲,建立一套自己生活標準,早上養母雞、擠羊奶、劈材、盥洗、縫衣、備餐,晚上則閱讀或寫文章;蘇珊獨自從事狗的育種和養育工作;一位喜愛獨自航海橫跨大羊的朋友等

如果一個人獨處的目的,是想完成他人在場時無法達成的任務,就不會覺得寂寞,反而會享受這種獨處,希望在當中學到新技能。相反的,如果一個人不把獨處視為機會,而是千方百計想逃避它,那麼獨處就只會帶來恐慌,讓人想要採取一些對自我複雜性無益的方式,去轉移注意力。

任何環境都可以練就心流活動,不一定是要到曠野或大海,不管住在哪裡,獨處都是每個人都可能須面對的問題,除非從學習中獲得樂趣,否則將花大半輩子逃避它

⬛獨處

上面內容,點出獨處的重要性,而心流正是一種克服孤獨,善用獨處,使自身覺得不會無聊,又能使自身獲得成長的方式

生活裡有見到一些長輩,有些長輩會很難獨處,想要整天與小孩講電話,或是要小孩多回老家陪著他,但小孩也都有自己的工作了,工作之外的事情也一大堆,例如家務、休閒、興趣等,就沒辦法有那麼多時間陪長輩;相反的,有些長輩能獨處,每天生活充實,生活中有各類活動

生活中必然要有能自己進行的活動,因為不論是誰,都不可能每天24小時陪別人,總是要能有自己進行的活動,而與他人進行的活動,則需要不打擾對方為原則,例如小孩很忙,要求對方陪伴就不太好,而如果在線上與人下棋,因為雙方都有意願,就是較合適的活動

⬛人際

作者也有提到一些人際方面內容,例如

兩個人想要一起出門,就得接受獨自出門不會有的一些限制,雙方的時間得配合,計畫也要修正。即使是吃晚餐約會這麼簡單的事,都有許多事情需要妥協。

假設一個人開始了一段關係,卻不打算調整自己目標,那麼新的互動模式,將與舊有期待模式產生衝突,接下來發生的許多事,都會使他的意識變得混亂

很少人有從小維繫到成年的友誼,原因可能是搬家或領域專業等,例如有些人回憶中學時代或大學時期的好友,但那都是以前的事了,就算大家現在重逢,恐怕也沒有什麼共通點,留下的就只有苦樂摻雜的回憶了

作者也談到人際之間的心流中,有個共同目標的條件:需要的條件除了有共同目標、彼此有回饋,還需要在彼此的陪伴中尋找新挑戰。事實上需要投注非常多注意力,還要態度開放而體貼

而我讀到這邊時,也會覺得有些部分值得思考,以家庭為例子,如果父母的所謂的共同目標,是想小孩當某個行業,但小孩不想呢;或者父母讓小孩接任他們的家業,但小孩有更遠大的志向,想要完成更遠大的夢想呢? 這種現象在社會上有時也能見到。說實在的,小孩被生出來並非自願的,還要面臨生活中許多痛苦、壓力、無趣、掙扎等負面情緒,實在很無辜

而且以可控和不可控來區分的話,人際當中也經常有著不可控的因素,如果太過於依賴在他人身上,隨著時間與對方關係改變,例如變得比較冷淡或沒時間相處時,就會造成挫敗感,人生中也經常因為沒有共同目標或話題後,關係就有所改變

如果與人住在一起時,彼此之間生活也可能會有些限制,很多活動還要考慮到對方,減低對於自己生活的掌控感,同時也會減少能用來做其他事情的時間,這世界上還有更多樂趣或意義的事情,獨自生活的話,更能掌控自己的時間

而且現在網路提供許多與人交流的方式,較有機會能與他人有所聯繫,例如我以前國小到高中玩些遊戲或到論壇,當時與人交流也滿快樂的,例如一些與人組隊的經歷,以及與人在論壇分享經驗時光,當然在校園內也有些要好的同學,兩者都有重要性,雖然現在大家很少交流了,不論是網路上或校園裡的,但也都共創一段美好時光呀,值得在往後段細細品味

現在大學後,網路也持續發揮作用,可以用部落格寫文章、有興趣的問題可看相關文章,或到Dcard上了解他人看法等等,而網路上也有電子書可以提供瀏覽或下載,有時也看看動漫和巴哈的討論版,這其實都是屬於與他人的一種交流呀,而且不會像是實體受到很多限制,網路真的是豐富人們交流的生活管道呀!

⬛經驗分享

這裡我自己想分享些經驗,我在寒暑假時,算是比較少和他人約出去,大學暑假決定要有些閱讀計畫,這算是種心流活動,且從中獲取知識能有所成長,不過每天閱讀到一段時間後,可能還是會開始覺得倦怠或覺得膩

原本我認為是自己缺乏社交,有點孤寂感,想要參加些團體之類的,當時候就加了些line社群,想要跟人聊天,但彼此之間不一定能合得來,又會有種空虛感,因為我不知道在社群內交的朋友,未來什麼時候會關係改變或失去,不太確定該投入多少時間

後來我想想看以前也很多一個人的時光,是如何度過的? 從國小到高中,似乎也充滿有許多心流活動,例如曾看介紹世界書,對於各地的生物或景觀感到驚奇;畫精靈或漫畫,沉浸在創作世界中;玩寶可夢漆黑的魅影,探索另世界的劇情和世界觀;拍攝影片,並將一些內容發布在社群媒體;寫心情日記,記錄自己對生活的感想;製作回憶錄,提供日後細細品味等

因此更好的方式,是找到另個心流活動,我就以寫文章為主,在寫作時能投入心流,加上這個活動和閱讀同樣具有意義感,例如它可以幫助我彙整思緒、管理和分享知識、累積成果、感受貢獻感等等,而且這是主動的活動,可以有累積性,藉由作品使讀者前來閱讀,此外在感受程度上,我覺得寫作比閱讀更容易進入心流

而當寫某文章寫不下去,可以試著切換到另一篇的文章來寫,或是切換到閱讀或其他類活動,以及在難度調整上,如果難度過高時先暫停,當覺得比較輕鬆時,可以稍微提高難度,這是是屬於心流的一個條件

況且寫文章也算是與人交流的方式,就如同在表達,能感受到自己對於他人的貢獻感,之後這些內容也都有機會能再次參考或利用,可以先寫給自己看,然後選一部分發出來,平台可以是社群媒體或部落格等,能克服那種孤獨和空虛感受,甚至可以說是種享受,算是個很值得一試的心流活動

當然每天也會有其他類活動,除了閱讀和寫作之外,也會看些影片,然後確保健康,例如會做約半小時的運動,以及試著自己做菜等,眼睛酸的時候聽聽音樂或放影片,然後可以有些冥想,有時去看以前一些童年的照片、動畫、遊戲等回味一下以往,有時也整理回憶錄,每天這樣過感覺很充實

有些研究會提到人際和幸福感的關係,但是當只關注在某個因素時,其他因素就會可能被忽略,例如掌控感、身體狀態、成就感、目的性等等,這也都是屬於幸福的因素,比起人際這個比較不可控的部分,我們能為自己創建許多心流活動,並善用進入一些心流技巧,包含難度過低時提高些難度,過高時則降低些;有目標和回饋;專注投入一段時間等

⬛心流活動和意義

這世界上的事情極為豐富,例如看本書、看部電影、看動漫、寫文章、學知識、培養技能等等,書中也有提到許多種心流活動,例如閱讀、書寫、做回憶錄、學習感興趣的領域知識、專注聆聽音樂、欣賞景物或藝術、下棋、運動、瑜珈等等

至於意義這件事情,這就由每個人依情況選擇了,大家興趣都有所不同,上面提到那些活動,或許對於他人來說不一定會很看重,但在做這些事情時,能不打擾他人、能讓自己有成長的感受,或許就是種意義吧,有些技巧,難度過高時

生活中本來就會有些活動是大部分人認為有意義,例如學習,但有些事情也就一部分人覺得有意義,或是自己覺得有意義就行了,至於活動選擇和時間分配就由大家自行決定了

例如我有有些認識的長輩在抓寶可夢、做手工藝、演奏樂器等等,這些活動可能對其他人不一定有意義,但能享受當下、感受成長、不去打擾他人,也就算是種意義了呀

善用心流,能讓我們克服孤獨、享受獨自的美好

以上內容就和大家分享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小豆會寫些閱讀的筆記、實踐、想法等,以及各種事情的想法和思考,也有在經營方格子和Dcard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要送什麼?把「時間」當成禮物!?

【隨筆】《回不去的遊戲時光》

大學選課迷思:學費相同,選越多課越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