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撒嬌慾有被滿足嗎?

射手媽咪婷婷
·
·
IPFS
·
撒嬌這件事情有那麼重要嗎?沒有被滿足又如何呢?

還記得幾年前看過一部電影叫做《撒嬌女人最好命》,裡面隋棠飾演的撒嬌女令我大開眼界,演技誇張到讓我差點眼珠子掉下來,不過後來想想或許就是刻意要製造與女主角周迅的反差,所以特別放大了撒嬌及任性的程度。

從電影中可以看到會撒嬌的人很吃香,然而現實生活中會撒嬌的女生也很受歡迎,無論是在各種人際關係上都非常奏效,畢竟人除了是視覺動物外也是聽覺動物,尤其有些人特別喜歡女生的娃娃音,以前大學同學就有一位女同學特別會對男同學使出娃娃音,結果還惹得好幾個沒交過女友的男同學為了她爭風吃醋呢!

在日本作家加藤諦三穩:學會接住自己,為不安人生解套的4堂課 書中提到關於「撒嬌慾」這個詞,作者提到對孩子而言,若是小時候沒有滿足撒嬌慾會對往後的性格養成有影響,怎麼說呢?

父母能接受我不夠好的那一面嗎?

作者認為所有的孩子無論性格如何,都希望父母可以包容他們所有的一切(包含缺點),父母的溫柔接納對孩子而言意義重大,因為沒有什麼事情比遭到父母懲罰更可怕。

哲學家暨心理學家弗洛姆 就曾經在書中表達過自己懼怕母親的程度就像是被硬塞進關著獅子的籠裡或是滿是毒蛇的洞穴,想像一個孩子賴以維生的技能就是跟父母親近撒嬌,若是被拒於千里之外或加以斥責,那真的像是每天跟毒蛇猛獸相處在一起般令人心驚膽跳。


撒嬌是人類最基本的欲求之一

作者在書中提到若是在童年時期與具有自律神經失調症狀的人生活在一起,將會不知道撒嬌為何物,為什麼呢?作者表示假設父母就有這方面的問題,就很難允許孩子撒嬌,因為父母本身就已經很需要別人的愛與關注,根本無暇關注孩子的欲求,所以孩子就會在無法滿足撒嬌慾的情況下長大成人。

比方說小孩子在撒嬌的時候會希望大人幫忙拿東西、穿衣穿鞋,甚至是對不喜歡吃的東西表現出厭惡的樣子而央求另一種食物,若是這樣撒嬌(任性)的行為沒有得到適當的滿足,很容易讓小孩子感受到父母沒有正視自己的感受,也等同於自我價值沒有得到肯定。

當然我們不是鼓勵父母要無限制滿足孩子的需求,因為有時候那些需求是過分或是無理的,但無論如何都必須要讓孩子理解我們已經接收到他們的需求,而不能滿足的時候又是什麼原因?或是我們必須要延遲滿足的理由,而不是漠視甚至斥責那些需求。

像我自己的孩子就是非常會撒嬌的個性,換個不好聽的說法是非常會賴皮及耍任性,從小任何事情都不自己動手做偏要大人幫,有時候都已經拿在手上了卻還一直哭鬧吵著要那樣東西,面對這樣的狀況,父母確實會非常惱怒,但我們也只能告訴她已經長大了有能力自己去拿那樣東西,並且給他時間甚至是反覆讀秒給他一次又一次的機會去自己拿,然而有時候也會因為不同的情況而直接滿足她的需求不在與孩子僵持不下,或許在別人的眼中這是一種寵溺,但面對孩子的需求確實不能當作耳邊風,讓他理解到需求已經被接收到了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也能讓他們真心感受到自己被父母「接納」,即使哭了一小時以上,哭完還是會得到父母的安慰擁抱。

當孩子理解到自己無論如何都能無條件被父母接納的時候,才有教養的可能。

事實證明,我們在無數次的血淚教養過程中所經歷的一切,都會在孩子逐漸長大之後得到反饋,現在我的孩子已經可以自己做許多事,而且是主動要求且不要父母幫忙的,我想應該就是撒嬌慾有得到滿足的緣故吧!


未滿足撒嬌慾會怎麼樣嗎?

或許大家會好奇,童年時期沒有被滿足撒嬌慾會怎麼樣呢?還不是照樣長大成人了?

基本上來說,「長大成人」表示言行控制能力較為成熟理性,「撒嬌」這個詞反而被用來形容戀愛與另一半的互動,實際上每個人最原始的「撒嬌」對象是父母若是童年時期沒有被滿足的話,長大成人在遇到一些狀況的時候容易出現一些令人感到「幼稚」或是「情緒失控」的行為,想像周遭的親友、同事是否曾經在一些特定狀況下突然出現像小孩子般的耍任性行為?容易因為他人對待自己的態度不佳而生氣、也容易像孩子般又哭又鬧亂丟東西,就像是一個三歲小孩一樣需要人哄,這就是缺乏撒嬌經驗的成人行為。


缺乏歸屬感容易迎合他人

當童年缺乏撒嬌經驗的人也同時會缺乏歸屬感,所謂的歸屬感就是讓孩子感受到跟父母是同一國的,若是沒有這樣的感受,長大會容易想要依附某個團體而刻意迎合他人,也會為了抓住某人而犧牲了自己。

然而犧牲自己迎合他人又會產生許多連鎖負面效應,犧牲自己的感受、想法、否定自己天賦、放棄實現自我、說一些違心之論、做一些違心之事,也就容易造成自我傷害。

一個撒嬌也不會挨罵的孩子意味著他不需要看父母的臉色行動,若是沒有滿足的話,這樣的欲求會一直跟隨直到成年,也會因此壓抑自己無法坦率真實表達自己


追逐名望、犧牲彈性與創造力

書中提到美國精神分析醫師喬治.溫伯格在著作《順從的動物》(The Pliant Animal) 中曾寫到:「名望是愛的偽裝。」(似是出自英國詩人雪萊的詩句)

作者認為,因為無法撒嬌而導致的自我價值感低落,於是追求名望是克服這種缺失感最快的方法。
撒嬌感有得到滿足的人反而不覺得需要使自己與眾不同就會值得被愛,但相反地沒有得到的人,就會轉而去追逐名望。

其實這個觀點我也同意,一直以來我也在探索自己為何不追求名望及別人的肯定,似乎這些對我來說沒有實質上的鼓勵,也不感到特別的開心,我想應該就是童年時期的撒嬌慾被滿足了,所以不需要刻意追求名望來展現自己吧!


越是對自己執著,越是缺乏自我

作者認為童年有滿足撒嬌慾的人,長大就能去追求更高層次的慾望,因為能對父母撒嬌是一種高度信賴的表現,意味著可以在父母面前安心做自己,就算不當「好孩子」也能被接納,長大成人後也理所當然可以不需要仰賴迎合、妥協就能安心做自己。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當可以對其他事物產生興趣時,「自發性」也會油然而生,而自發性這種高層次的欲求是一種內在動力,但是倘若基本欲求(例如撒嬌慾)沒被滿足,就容易使人對其他事物不感興趣,也不會產生自發性去挑戰其他事物。

試著想想周遭是否有一些自信心或是自我價值感比較低的人,他們是否會因為想要得到自我肯定而勉強自己去配合他人?也時時擔心自己的言行因為沒有受到普羅大眾的認可而終日惶惶不安?當陷入這樣不安的人際關係中時,自然也就沒有心思與動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了!


遏止撒嬌慾容易讓人自我中心

相信大家也聽過許多父母會炫耀自己的孩子需求不多,甚至對於自己如何遏止孩子的需求使其「認清現實」而放棄感到洋洋得意,事實上這些孩子一開始都是帶著渴求的心,只是最後被迫妥協而選擇放棄,長大成人是很容易因為童年被忽視而把不滿投射到各種層面上的,比如一直認為別人應該繞著自己轉而變得自我中心,這樣的人際關係也能追溯到童年的經歷。

真正成熟的人,就算不是群體的關注焦點,也能覺得開心自在又滿足的。


不知道大家看完這一篇再仔細想想自己,童年的撒嬌慾被滿足了嗎?



推薦閱讀:孩子撒嬌、大鬧有原因!一味不理恐傷害幼小心靈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射手媽咪婷婷射手座,全職媽咪/斜槓寫作者/新性感雜誌共同創辦人 喜愛音樂、電影,更熱愛閱讀,資訊焦慮症患者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83298701145 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5d4b0ef1fd89780001fc7e91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愛上學習的前提必須要有充分的放鬆與休息

《私立探險家學園1:開始之島》《私立探險家學園2:在成為女巫之前》入園套組

吳淡如《這一生值得好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