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一期一会】朝圣上海鲁马滋

Way
·
·
IPFS

鲁马滋(Rumors,印尼语里是“朋友们”的意思),一家在上海极富盛名的日式精品咖啡店。将日式手冲精品咖啡开成了10年老店,且有3家分店,没有些过人之处怕是很难做到——个人感觉,现在花式特调已经慢慢爬上大多数网红咖啡店的菜单,专营精品咖啡而不为所动,真的需要很多坚持。

鲁马滋

网上关于老板夫妇中山惠一与嘉敏女士的介绍不少,他们也在播客《忽左忽右》的第66期里详细和大家讲述了两人与咖啡结缘的故事。所以,与其说是去探店,倒不如说是去朝圣更恰当一些。

工作日的下午去到兴国路372弄1号,阳光穿过老上海郁郁葱葱的梧桐叶打在店门口的木质长凳上,时间仿佛慢了下来,恰好适合等待一杯手冲登场

兴国路372弄1号

店里人不多,挑了吧台的位置坐下,便于了解豆子和观察咖啡师的手冲过程。中山先生恰好在店的一侧收拾整理。工作台上没有意式咖啡机,只有几只手冲壶。除了鲁马滋,大概也没有第二家咖啡店敢于如此专注于手冲。

服务员非常认真地询问需不需要推荐豆子。除了菜单上有的豆子之外,店里会不定期入一些新的豆子,值得慢慢尝试。所以和服务员聊一聊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咖啡豆

店里的咖啡豆都是老板中山先生亲自烘焙的,遵循着日式多中深烘的特点。小火慢烘最大程度保留了咖啡豆的甜感和醇厚。油光发亮的咖啡豆,让人忍不住遐想它们被磨成咖啡粉后散发出来的浓郁香气。每次小量烘焙能够保证我们喝到的咖啡豆足够新鲜。

当然这对烘焙师来说就十分辛苦,需要反复操作和品控。烘焙考验烘焙师对每一款豆子的了解,要根据每一款甚至每一批豆的特性来烘焙,去除不舒服的口感,保留豆子最佳的风味。每一次烘焙,似乎都是在创作一个用咖啡豆的风味来演绎的故事,根据咖啡师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来调整呈现的内容与方式。如果这些内容可以被分享出来,喝咖啡的人将能得到多一重的丰富感受。

本来想点澳洲的一款豆子(感觉国内比较少见),但被告知没有。最后选了菜单之外的一款耶加雪菲(Yirgacheffe)日晒豆中烘。古语“耶加”Yirga,意思是“安顿下来”,“雪菲”cheff指“湿地”,因此,耶加雪菲意指“让我们在这块湿地安身立命”。这座埃塞俄比亚小镇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使它成为精品咖啡世界里备受青睐的产区。大概许多人和我一样,喝的第一款手冲就是耶加雪菲。不过我喝过的水洗豆比较多,明亮的花果酸让人难以忘怀,但喝过的日晒豆则比较少。小巧的日晒豆散发出复合的多重风味——醇厚的酒香+淡淡的果香——好像还有晒足太阳的明亮感。

选完豆子,中山先生就亲自落场磨豆手冲(觉得自己好幸运!)。他手冲的时候会通过晃动滤杯来调节入水的角度和速度,气定神闲,似起舞一般沉浸在自己与咖啡的世界里。不计时也不称重。这种手法我没有在其他地方见到。我自己手冲的时候,几乎不敢触碰滤杯,只敢严格控制手腕的转动,小心翼翼生怕影响了萃取的效果。

手冲进行时的中山先生

现在人们对咖啡的追求,似乎正在向两个方向发展。一部分人努力通过标准化机械化所有的步骤,以期精准完美地萃取一杯好喝的咖啡;另一部分人则欣赏手工萃取杯杯不同的感受,他们相信咖啡师的心情都会影响咖啡的味道。如果按照后者的理念,就难怪我手冲的咖啡经常不够柔和。

冲完后,中山先生双手递上咖啡,用不太标准的中文轻轻说了一句“耶加雪菲,请慢用。”他几乎没有什么表情,笑的时候也是淡淡的,需要仔细辨认。

耶加雪菲 日晒中烘

浅浅的花果香传来,入口果酸温和,有红酒香,回甘醇厚,很适合这样一个夏日的午后。

哥伦比亚-低因

就在准备走的时候,看到嘉敏女士也来到了店里帮忙,听到她轻声温柔地向其他客人介绍咖啡豆。起身向二人道谢准备离开时,说起听过他们在《忽左忽右》的播客节目。嘉敏女士笑着解释:“其实那在两三年前就录好了,去年才播出来。”

我们相互微笑着点头鞠躬说再见,我们表达礼貌的尊敬与感谢,他们传递日式的克制与谦恭。这是一家充分秉持匠人态度的咖啡馆,安静、专注、平和与温暖,不懈追求着自己认为美好与值得的东西。你会在这里因为得到一杯好咖啡而会心一笑。

Rumors地址:

兴国路店——兴国路372弄1号

湖南路店——湖南路9号甲(近上海图书馆)

浦东店——东育路255弄1号楼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Way才华有限,术业不专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医医与牙牙

不再是个北京人

我在这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