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PingYu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豈能盡合君意,但求無愧我心】作家王昶雄的五彩春光

PingYu
·
·

   今天是我第一次發文,我想談論的昰臺灣前輩作家王昶雄。不少人可能對這個名子不算太熟悉;臺灣人或多或少都聽過《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這首歌。根據維基百科對這首歌的介紹:【此曲改變過去人們對台語歌曲鄙俗的刻板印象,重新認識台語,主要在於歌曲內容自主性和鄉土的寫實性, ...... ,不論處境為何,如同歌詞所述,打開「心窗」,美景在前,擁有的一切終會變好,.....】。王昶雄一生的命題都圍繞著鄉土與自覺。我認為在近來如此混濁的時局下,重新閱讀王昶雄書籍格外的醒腦與喚起內心深思。

   說來慚愧,我昰到年歲較大之後,閱讀了書籍才比較認識他和他所做的事。小時候對我來說,就是說話超級大聲,我們也會很大聲招呼他的和藹長輩。作風海派的他常與各路老友大聲談天。近日又重讀他年輕時期的代表作〈奔流〉,搭配台灣文學館出版的評論專欄。〈奔流〉是1943年王昶雄於《臺灣文學》雜誌發表中篇日文小說,為皇民化運下的創作小說,被選入同年《臺灣小說選》中。維基百科有簡明的故事介紹:【全文以留日歸國的醫生「我」為敘述者,來描述伊東春生與林柏年在日本殖民統治下各自的心路歷程。原名朱春生的伊東春生,是一心夢想成為日本人的臺灣人,曾赴日求學,最後返台在中學教授日文。他不僅改名為伊東春生,還娶日婦、穿日本服,將言語舉止完全日本化。親生父親葬禮上他不願哭喪,只因日本沒有哭喪這個習俗,還有拋棄自己臺灣父母這些事情,其表弟林柏年對伊東春生的行徑無法認同。至於小說敘述者的「我」,從日本學醫返臺的敘述者,既是旁觀者,亦是批判者,在客觀描述伊東春生與林柏年的同時,也對自己的內心世界進行檢視】。

    這本小說在一些學者的討論中有一些爭議。有人認為這是典型的皇民小說,有人認為小說是反抗文學(成功大學教授林明瑞有一篇文章〈騷動的靈魂 決戰時期的台灣作家與皇民文學〉舉例陳火泉與王昶雄做出對比)。在小說中,伊東春生和林柏年的立場對立貫穿了整部小說,主角「我」從憧憬日本人,假裝日本人,到後來越來越不認同伊東春生的態度,以及最後爆發性的結局。對我來說作者相當明顯的表示了對身為台灣人的自覺與態度,但礙於當時社會環境決戰時期,難以直言不諱。(當時野間信幸為了發行《臺灣文學》,曾言:「台灣沒有非皇民文學。假如有任何人寫出非皇民文學,一律槍殺。」)

    如果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應該會覺得〈奔流〉最後的結尾大膽驚人。以下我節錄結尾段落:【我(主角「我」內心的獨白)忍無可忍,連呼著狗屁!狗屁!而從岡上跑到岡下。然後像小孩子似地疾跑。跌了爬起來跑,滑了爬起來再跑,撞上了風的稜角,更用力地一直跑。 】

   看到台灣蠻多人成天嚷嚷想當大陸人、日本人、美國人、歐洲人.......就如同〈奔流〉剛開始的主角「我」一樣,但自己再怎麼裝,都無法掩飾自己來自台灣的事實。「我」的好友伊東春生為了成為日本人所做的行為令「我」的價值觀崩解。在林柏年及伊東春生兩者價值觀上的衝突造成了最後的忍無可忍。這一切都是狗屁,你永遠無法成為你以為能夠成為的人。

    就算撞上了風的稜角,還是喊著狗屁,一路跑下山。


有興趣可以參考連結:https://www.peoplenews.tw/news/e99f0049-ab2f-494f-8c2f-19ffc149e0a3



   

圖片來源:民報 https://www.peoplenews.tw/news/e99f0049-ab2f-494f-8c2f-19ffc149e0a3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