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西北》 - Zadie Smith

Wu Ming
·
·
IPFS
·
前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 差不多每年都會在社交媒體分享他自己的年度書單。

2018年,他的書單就有Zadie Smith的 「Feel Free」,其實奧巴馬夫婦都是Zadie Smith 的粉絲,米歇爾·奧巴馬 (Michelle Obama) 更曾在多個埸合提及過,她欣賞Zadie Smith 的 「White Teeth」 (中譯:《白牙》)。

Zadie Smith 是誰? 她是擁有牙買加血統的英國人,母親是牙買加出生,父親是英國人,1969年她父母移居英國,她父親比她母親年長30年, 也是她父親的第二次婚姻。

像許多女孩的興趣一樣,童年時她喜歡跳踢踏舞,喜歡表演,曾考慮過在音樂劇當演員。後來她成功考入劍橋大學英文系,在學期間在酒吧試過當爵士樂歌手來掙錢,Zadie Smith真的能唱,幾年前她在紐約的Joe’s Pub(一個獨立非牟利/ 支持音樂及文化界的地方) 就和美國歌手Lady Rizo合唱一曲,大展歌喉, 聲音渾厚響亮,她才華洋溢,既能唱,又能寫。

21歲的Zadie Smith 還在劍橋修讀時,已獲得企鵝出版社以預付方式,6位數字簽下其兩部作品的出版權。 其中一部就是Michelle Obama 矛以高度評價的 《白牙》, 也是Zadie Smith 的處女成名作,《白牙》 為她拿下多個文學獎項,銷售更高達百萬本。文壇地位可謂一炮而紅,其後她出版的多部小說也深受歡迎,高居銷售榜榜首。

Zadie Smith的身影不止在小說,現時更有為New Yorker 寫短篇故事專欄,是當今最具影響力的新生代作家之一,Zadie Smith可謂名成利就,她多產,但未算商業化。在英國,美國也有相當大的讀者群,可能如此她敢於常試不同的寫作風格。

此書 《西北》 2012年出版,她自己也坦承是一部實驗性創作,筆觸有別傳統文學。 前100頁是當下時態寫作,然後中部份是過往時態,後部份再回到當下時態。 

全書的寫作手法,其文字結構並不複雜,多以角色對話而成,不過對話內容則充滿英國的不同地道口語。 英國是個種族共存的國家,不同地區孕育著有不同族裔,因此每個地區也會有不同口音,不同口語。閲讀時,會真切地感受到幾個倫敦西北人(主角們)在談話,有些是上一代西北人,有些是有受過高等教育的西北人,作者精巧地從他們的用詞上突顯其背景及性格。 

《西北》 的文字雖然簡單,但句法和故事結構的細節都是語帶隱意, 例如有回女主角黎亞(Leah) 和她丈夫在談話,丈夫不停訴說要怎樣改變生活,期待未成孕的新生命,丈夫對黎亞說 「妳根本沒在聽我說話。」下一句,作者補充 「這是真的:她在想蘋果。」 

蘋果在此,意即禁果。章節中,有一篇蘋果樹的詩,最後一句「夏娃,吃下。好女孩在樹下犯錯。」

書中的隱意總藏在某處,就如蘋果樹,一不留神看似是詩,其實「好女孩在樹下犯錯」的意識貫穿2名女主角的故事。 可是在閱讀過程中,讀者一不小心就會忽略一早己露出尾巴的預告。 

整個故事像編織般,由主角對話和不同角色的意識流,片段式穿連,整體鬆而不散。

就是此種意識流的書寫,令很多人也把《西北》的寫作手法跟James Joyce的 Ulysses (中譯:尤利西斯)相比。然而Zadie Smith 在一訪問中說,在創作過程中,真的從未想過會令人有如此䏈想,她說其實只是想表達,在西北生活的4個人,各自有自己面對的事,僅此而已。

書中有4個主要人物,黎亞(Leah) , 凱莎(Keisha)後來改名娜塔莉(Natalie), 菲利克斯 (Felix) 和內森(Nathan)。 他們4 人都在倫敦西北部一個貧民社區長大。那裡的郵政區號是NW,書名就是由此而來。 

黎亞(Leah) 是地方市政委員會彩票基金分配小組裡唯一一個白人女性,雖是大學畢業生,富經驗,但處處被黑人同事及上司冷嘲熱諷。黎亞的爸爸是愛爾蘭人,媽媽是英格蘭人,她的丈夫是法國新移民,是名理髮師,身型性感,樣貌英俊, 夫妻二人住在倫敦西北的公營合作住宅,丈夫想改善生活,不想孩子將來在公營房屋生活,所以除了理髮,他還投資股票。 黎亞一出生就在公營房屋,原生家庭收入不高但相對穩定,所以她對於要跳出公營房屋,甚至西北區,一直興趣不大。 

黎亞為人優柔寡斷,不自覺地被一個撩倒女人吸引著,她不是不愛她丈夫,就是不想有孩子,她私下不斷吃避孕藥,最後被丈夫發現,令他懷疑黎亞已不再愛他。

另一女主角凱莎(Keisha),是黎亞的好朋友,凱莎的父親是加勒比移民,她自小也是住在西北,不過由於家庭經濟拮据,令她小時候已有一顆改變命運的決心,後來考入一所著名的法律學院,大學生活令她明白社會目光,凱莎改名為娜塔莉(Natalie),其後她成為一名大律師,嫁了一個家境比較富裕的丈夫,生活質素,社會地位也相繼提高。 

娜塔莉成為了成功的黑人女人,有錢,有地位,有丈夫,有孩子。什麼也擁有,就是工作上被同僚排斥,2 孩之母和家庭的富足,並未令她帶來真實感。 她是女強人,工作狂,彷彿工作是她唯一能理解的事,人妻責任,人母之職,皆令她茫然失衡,內心變得愈來愈空虛,於是她上網尋找性刺激。

自找的墜落令婚姻觸礁,更把自己推入絕境。 娜塔莉回到出生地西北,從橋上欲躍下輕生時,被中學同學內森(Nathan)截住,內森是一名濫藥者,在西北生活落泊,但當娜塔莉在街上遊盪,陪在身邊的就是內森。

蘋果樹的一章, 第一段是這樣的

「蘋果樹,蘋果樹。
是有蘋果長在上面的樹。蘋果花。
多有象徵意義。
枝條交錯成網,相脈如是,在地底鑽出孔道。
那網路越完整,結實越是纍纍。
蟲子也越多,老鼠也越多。」 
第6章,頁2,《西北》


“Apple tree, apple tree. 
Things that has apples on it.  Apple blossom.
So symbolic.
Network of branches, roots. Tunneling under. 
The fuller, the more fruitful. 
The more the worms. The more the rats.” 
P.31, NW


菲利克斯 (Felix)同是住在西北,是黎亞和娜塔莉的鄰居, 從前酗酒,跟一個沉迷海洛因的女人分手後,為了現在的女友,他把一切陋習也戒掉。 他跟普通人一樣,一早起床,探望父親,和鄰居聊天, 去倫敦市中心看一輛他準備拿來翻新的破舊古董轎車,在地鐵遇上孕婦,他會立然讓座。 

他善良樸實,有非常美好的一面,也有點抑鬱。像很多人一樣他有原生家庭帶給他的難, 他父親是個臭名昭著的老人,母親在他很小時已不辭而別,拋夫棄子,菲利克斯是一步一步的從沼澤走出,腳上還有泥,可幸現時女友給他的愛,把很多泥濘沖走。人生每天平淡,但起碼面向希望。 

作者用了30頁去描繪這麼的一個人,文體也相對地輕鬆自然。讀著,不期然地隨著菲利克斯去迎接未來。誰知當晚他被2人打劫,中槍身亡。

類似菲利克斯的故事,在倫敦差不多每星期也有數宗黑人遇襲案,有從後刀襲,有槍殺, 有劫殺, 每個受害者也是菲利克斯,努力,善良,年輕,懐有夢想和將來。 

倫敦此大都會中有很多社群,單是西北,4 名年輕人在自己的生活中,面對著自身的多重世界,工作岐視,種族歧視,夫妻疏離,心靈空虛。 

主角們在小說中彼此交會碰撞,然後又再上路。表面上是庸碌日常,實是暗藏社會中的躁動,像地底的熔岩,一觸即發。女生們不經不覺地從缺口竄出,以偏離俗世道德標準的行為來尋求慰籍,社會中很多人把憤怒,惶恐訴諸於種族分歧,由排斥歧視到殺害。

《西北》英文版的引言有此一句 “When Adam delved and Eve span, who was then the gentleman?” John Ball 

中文版的引言被譯作

「亞當夏娃男耕女織, 仕紳貴族人在何方」   約翰·伯爾

此名言乃源自1381年的英國農民反抗(Peasant Revolt) , 約翰·伯爾(John Ball) 是一名激進派牧師,他為農民發起此埸抗爭,目的是抵抗封建的英國地主,並提倡人人皆平等,和減除苛政。

600年後, 英國作家William Morris 在其小說 “A Dream of John Ball” 隔代解答了此金句, 問題就是社會不公(Social Inequality) , 人們必需放下私欲貪婪,為自己,為彼此持有一份善良及同理心。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Wu Ming You don’t know until you try (I write when I have occasion, and sometimes I have no occasion. ) Wuming@liker.social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在英求診記

情書 – 岩井俊二

閒聊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