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我的(不)完美人生|
想要伸手摘星星,卻可能兩手空空,擔心做不好,而遲遲不敢開始,要嘛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不允許失控的完美主義者,你還好嗎?
過度完美主義,其實是一種內耗?
在希塔基礎三階課程裡我們會進行感覺下載,透過造物主的力量,將正向信念下載到我們的潛意識,幫助他快速接受並內化這種感覺與信念,下載到「負責任」時我被老師頻繁點名,其準確程度好似駕著攝影機在監視我的生活一般。
細節過程之後想起來再分享,今天先寫我覺察到的完美主義與內耗的關聯。
完美主義,往往是因為我們害怕失控,渴望掌控一切,甚至希望一切都按照自己設想的步調前進。可是,越是這樣的心態,越容易陷入無窮的疲憊中。
完美主義的類型:
自我導向的完美主義:
非理性地去追求完美,對自己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並且會高度批判自己。
社會導向的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者會對自己的社交圈要求苛刻,自己也必須表現得極為完美,以確保自己看重的社交圈的人,對自己足夠認可。
面向他人的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者會對身邊的人有一個很不切實際的主觀標準,如果不符合,他們會嚴加批評。
追求完美,的確有利於我們變得更加優秀,可是過度的完美主義會形成一種內耗,甚至於形成對自我批評的「詛咒」,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努力地追求無法實現的理想,並伴隨著苛刻的自我批判,這種追求完美的動力,會加劇與焦慮和沮喪的鬥爭。
根據阿德勒目的論,人一旦主動生成目的,就會為目的服務,一旦投入或付出,賭徒黑洞就會開始生效,當目的沒有達到,就會陷入痛苦感,我們稱之為負多巴胺狀態。
為了擺脫這樣的狀態,於是會更加渴求這個目的的達成,從而越陷越無法自拔,也就更容易陷入效率低下的內耗詛咒之中。
過度完美主義的表現:
拒絕失敗和負面情緒。
拒絕做沒有十足把握的事,擔心自己失敗。
拒絕成功。相比已經達到的成績,更關注自己沒做到的。
不懂得放手,直到做到「完美」為止。
需要花大量時間掩飾自己的「不完美」,同時認為自己有大量的「不完美」。
一點完美主義是一件好事—它使我們想要實現目標,仔細檢查我們的工作,有時甚至激發我們變得更有效率和更有條理。
真正的完美是允許自己不完美
希塔課程下載感覺中「允許失控」的接訊提醒了我:追求每件事都完美,往往會阻礙我們的主觀能動性,甚至反而顯化出不需要我們掌控的局面,迫使我們不得不接受混亂與變化。
附上感覺下載時意識到的幾個要點,也許可以幫助你一起「擺脫」過度完美主義:
允許失控與不確定
接受變化,接受意外,甚至接受失敗,給自己更多彈性與空間。這不僅減少內耗,也讓我們更靈活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放下過度的責任感
「唯有我做得多了,事情才能按照我的想法走」,這樣的思維實則是一種控制與強迫。不如學會相信事情本身的流動性,相信未來會找到平衡。不必什麼都抓在手裡,試著相信事情本身的流動性。不需要做得「足夠多」來控制一切,適時放手反而會讓事情找到更自然的平衡。
學會接納失敗
試著區分「我不夠好」和「我做得不夠好」。
完美主義者在對自己的定義上,常常是「我就是這樣的人」、「我不夠好」、「我不可能做到」。但沒有人是完美的,正因為我們都有成長的可能,失敗只能說明“我做得不夠好”,不代表“我不夠好”。
寬恕自己與他人
原諒自己很重要!不強迫自己、不嚴苛要求,也不需要過度改變別人的課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過度干預只會帶來更多的負擔。
接納自己的不足
採用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來審視自己的不足。承認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都是有優勢與不足的。我們此刻的不足和弱點,都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逐漸累積改變。人是會成長的,而每一個當下的缺陷都是我們成長的機會。焦慮與強迫往往來自於我們對當下的不滿意,試著學習 let it be,讓事情按照它自己的樣子發展。
對於百分之百完美,大多數人都無能為力,我們時常被教育要懂得欣賞和感恩他人,但請不要忘記,我們同樣要學會感恩和欣賞自己,試著接受不足與失敗、承認不完美,我們就能找回真實的自己,雖不完美,但完整。
享受過程
完美主義常讓我們過於注重外在標準,而忽略了內心的真實聲音。其實,我們的直覺早已經有了答案,只是需要一點勇氣去相信它。
學會在不斷追逐目標的同時享受過程,把大目標拆分成小目標,注重過程中的收穫,而不是一味地專注於結果。
內耗的根源,其實是我們的恐懼和強迫。而過度追求完美,反而讓我們陷入不完美的痛苦。當我們開始允許失控、接納不確定性,並對自己充滿寬恕時,內心會逐漸變得更加平靜,對外在的掌控欲也會減弱。
真正的療癒來自內心的平靜與釋放,而不是對外在的一切過度要求。當我們允許自己不完美時,我們才真正開始走向內在的完整與自由。
with love and light,
Bifrost Healing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