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7: 城市化

番茄米线
·
·
IPFS
绵羊本来是很驯服的,所欲无多,现在它们却变得很贪婪和凶狠,甚至要把人吃掉,它们要踏平我们的田野、住宅和城市。

1、总结与介绍

《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系列的前半部分已经完成。在1-6中,我们介绍了三条资本主义发展的线索:

  1. 从消费角度:工厂时代-市场时代-品牌时代

  2. 从资本角度:自由市场-寡头市场-垄断市场

  3. 从国家角度:因生产过剩而不断地对外扩张,开发新的市场,从殖民主义到帝国主义;以及全球化,多强格局-两极格局-一超格局

这三条线索都是从统治阶级,或者说资产阶级的角度来看的。接下来,本系列的后半部分将从平头老百姓,也就是无产阶级的角度来看看,资本主义给广大人民带来了什么。

2、圈地运动

虽然我们常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水火不容的对立关系,但是无产阶级确实资产阶级亲手创造的。

各个国家最早的一批无产阶级基本上都是破产小农进程而成为的“农民工”。这样人口不断从乡村聚集到城市的乎过程被称为城市化。

城市化是从资本主义诞生才开始的。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化运动是发生在英国的“圈地运动”,也就是著名的“羊吃人”。

圈地运动开始于15世纪,一直持续到19世纪才结束,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有各自的特点,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大地主通过各种手段强占了小自耕农的土地,迫使小自耕农变成无产者并到城市打工谋生。

圈地运动的直接起因是15世纪末棉纺织业的兴起,这使得市场对羊毛的需求大增,从而推高了羊毛的价格。这时,一些地主和贵族则通过包括武力抢夺在内的各种手段强占了大量土地来养羊,而失去土地的农民被迫进城谋生。

16世纪到18世纪中叶为圈地运动的第二、三阶段,这期间圈地运动的最大的特点是王室主导,此时英国社会商品经济繁荣、城市人口激增,这又对农产品产生大量需求,导致粮食价格上涨,统治阶级和有产者更进一步驱逐小自耕农并强占他们的土地,其中有大量土地流入到手工工场主、商人和农业资本家的手里(这些人就是资产阶级的前身)。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是圈地运动最高潮的阶段。在这段时间,英国出现了人类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事件之一: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国会通过2000条法令,圈占了300多万英亩土地,使无数的农民再一次丧失土地,转为廉价的雇佣劳动者,因此这段时间的圈地运动又被称为“议会圈地”。

掠夺教会地产、欺骗性地出让国有土地,盗窃公有地,用剥夺方法、用残暴的恐怖手段把封建财产和氏族财产转化为现代私有财产——这就是原始积累的各种田园诗式的方法。这些方法为资本主义农业夺得了地盘,使土地与资本合并,为城市工业造成了不受法律保护的无产阶级的必要供给。

经过这一百多年的圈地,英国农民的土地被抢夺殆尽。这些失去土地的农民破产后,为了谋生被迫涌入城市,在资本家的工厂里当工人。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农民工。

3、城市化与集中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大量的人口从农村流入城市,为市场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这为英国乃至欧洲的工业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工业社会相较于农业社会另一个巨大的进步就是将人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了。

在农业社会,一个家族几代人都被禁锢在同一片土地上,世世代代在那一片土地上耕作,因为土地是不能跑的;而在工业社会,机器和工厂则几乎可以设在任何地方,而且工厂需要很多人在一起工作来达到最高效率。

所以资本主义有一个特点就是集中:将机器集中起来,将工人集中起来,将自然资源集中起来,将生产集中起来。

那为什么要把工业放在城市里集中起来呢?这源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

在封建时代,生产方式基本上是“男耕女织”、“村头铁匠铺”,需要的衣服、工具,基本上在自己家里或者村子里就能生产出来,所以封建社会的经济也被成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而在资本主义的工厂中,由于市场需求的大幅提高,“村头铁匠铺”的生产效率已经远远不够用了,此时工厂制度和流水线制度应运而生,工厂主将机器集中到一处,然后再把工人集中到一处一起工作,再通过流水线的方式,让每段流水线上的工人只需要一直重复一个动作,这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而为了节约成本,这些工厂一般会选择设在交通便捷、人口稠密、商业发达的地方,而城市就正好满足了这些条件,例如上海经济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位于长江出海口,同时享有河运和海运的便利。

而这些城市由于资本的集中,又会带来更好的服务性产业,又反向推动了城市化。

所以大城市往往会对周围的农村和小城市形成虹吸效应,把小城市和农村的人口与资源都集中过来,形成所谓的都市圈,比如南京都市圈、成都都市圈等。

4、农村的牺牲

但与此同时,城市的兴起是以农村的衰落为代价的。

资本是逐利的,资本家得到最多的利润自然要把成本尽量压低,而由于农村人口较少、交通不便,没有人愿意去农村投资(如果有,那么那个农村应该很快就变成了城市,例如深圳),而这就意味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凋敝。

而工作机会都在城市里,农村青年也都要往城市里跑,而这加重了农村人口流失,农村里能够消费的人都跑城市里去了,没有市场了,更没有人愿意来投资了,进而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差,最基本的医院和学校在农村都越来越不行了。

许多农村孩子要去县里、市里上学,但由于教育资源严重不平等,依然很难在高考中竞争过城里的学生;而如果农村学生考上了好大学,许多人又选择留在城市里,别的不说,至少离好医院和好学校近。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圈地运动的场景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又上演了一遍:在80年代所谓的“包产到户”影响下,农村集体经济瓦解。如果你去搜索包产到户的相关信息,你一定会首先看到一大堆例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样又臭又长的名词,最后就是一顿夸说包产到户怎么怎么好。其实所谓的包产到户就是把人民公社所公有的土地拆分成小块分给小家庭,简单来说,倒退回了小农经济。

除了农民,传统的小手工作坊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以我们刚才提到的村头铁匠铺为例。比如小王是个铁匠,要花三天来做一把菜刀,手打的质量又没有标准,价格还贵。

结果老李开了个菜刀工厂,一天做一百把菜刀,质量好还价格低(价格低的原因见前面的《从自由市场到垄断》)。

那么想都不用想,消费者肯定跑到老李那里买菜刀,那么小王的铁匠铺也就破产了,只能去给老李打工。

总而言之,资本主义消灭了以自耕农和手工作坊主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亲手创造出了他们的掘墓人——无产阶级,并且将他们集中在工厂里,为无产阶级之间的组织联合创造了条件。

参考资料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第二十四章 所谓原始积累

CC0 公众领域贡献宣告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番茄米线哲学、政治、经济、历史...... Medium英文号:Tomato Ricenoodles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基础人文科学
15 篇作品

论死亡6:不利他的本能

简记从皇汉角度对唐人街的第一次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