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國小廢校不是壞事
每次偏鄉國小要廢校時,許多家長、校友、社區居民跳出來抗議、堅決反對,念山區偏鄉國小畢業的我認為,如果能做好配套措施,廢校不一定是壞事。
國小母校在10年前廢校成為分校,38年前國小畢業時,全校50多位學生,大約20年前便面臨廢校,老師及校長到小鎮上招生,甚至每天載學生進去,又多撐了10年左右。
先來談談偏鄉小校的師資問題吧!因為交通不便,流動率高,老師有三種,一種是走不了的老老師,另一種是師專剛畢業被分發到偏鄉的年輕老師,再來就是代課老師。
交通不便師資不佳
國小一年級老師為政府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時去上過培訓班,住在村裡的老老男老師,國語不標準,沒有耐心又愛打人,時常一手捏我們臉頰,另一手打耳光,邊罵:「你這死東西、笨東西。」他還兼音樂老師,國小一至四年級彈風琴教音樂課,再怎麼彈都是那四至五首曲子。
國小二年級師專分發來的老師去當兵,由代課老師代課,從鎮上騎機車到學校,要30至40分鐘,一年換7至8個代課老師,更換頻率太高,每張老師的臉都好模糊。
國小三至四年級老師好一點,至少有教一年,五年級來了熱血師專畢業老師,超認真融入山區教學生活,但好景不長,待了一年就調回城市,六年級又是代課老師。
國小畢業搬到小鎮邊緣,念國中時一個年級有7個班,每班50多人,一班人數等於國小全校人數,對我而言,壓力很大,戒慎恐懼認真念書,深怕進度跟不上來自鎮上大間國小的同學。
缺乏同儕互動學習
同儕互動是學習重要一環,偏鄉國小學生少、學習刺激少,一班少於10人很難有良好的學習互動,5個人、3個人那就更缺乏互動了。
維持一所學校運作,校長、主任、行政人員的這些人事費,遠遠高於租一輛巴士,每天沿途接送45人以下偏鄉小校學生到小鎮國小上課,有些原本住在村頭村尾要走一個多小時路上學的學生,還能節省上學時間。
有一定規模的國小,一年級有3至4班,在一班25至30人左右的班級上課,能擁有正常教學互動,音樂課、體育課有專任教師授課,也有專業輔導老師,輔導工作的問題,可以看文友陳踢娜所寫文章《偏鄉學校輔導工作的困境》。
受教權應是提供多元學習環境
根據教育部統計,109學年度總共有884所公立偏鄉小學,他們所取得的資源遠遠不及都市學校,雖然有偏鄉學校轉型成功案例,但多數學校轉型不易。
偏鄉學童受教育權利,並非只是村莊裡就近就學,而是需要提供更正常多元的學習環境。
更何況偏鄉小學廢校之後,仍可以轉型作為村裡的社區活動中心或托老關懷據點,並不會浪費。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