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追求安靜?靜默的社會史|本週圖書:Silence
去年 11 月,柏林愛樂受到疫情影響,不得不暫時休團。休團前的最後一首曲目,他們決定演出音樂史上最安靜的一首曲子:John Cage 作曲的〈4分33秒〉。
這首曲子總共有4分33秒,分成三個樂章,但是沒有任何一顆音符。演奏家上台後,就在台上就地靜默4分33秒。值得深思的是,「靜默」不等於沒有聲音,因為你終究還是會聽到現場觀眾發出的細碎聲音、空間場所本身的聲音、演奏家翻譜的聲音,甚至有人會聽到自己的心跳聲。
透過刻意的靜默,John Cage 逼得我們必須重新思索音樂的本質。
除了 John Cage,歷史上有不少人、不少機構都曾經刻意追求「靜默」。衣櫥裡的讀者 Podcast 第 14 集就談到了這個主題。在這段暫時沒有音樂會的日子裡,讓我們透過書本,探索「靜默」的社會史:
Apple Podcasts|https://apple.co/3uSoQFl
Spotify|https://spoti.fi/3yqVyjo
Google Podcasts|https://bit.ly/2RZuE10
YouTube|https://youtu.be/JztiDH0YNXw
🎵 本集內容
00:40 樓上在整修,很吵,怎麼辦?學學普魯斯特
03:59 監獄如何成為 19 世紀最安靜的地方?
11:26 修道院為何追求安靜?
17:28 音樂史上最安靜的樂曲
📖 本集圖書
書名:Silence: A Social History of One of the Least Understood Elements of Our Lives
作者:Jane Brox
出版年:2019
出版者:Houghton Mifflin
🔍 提及作品
Max Picard,《沈默的世界》(上海書店出版社)
Michel Foucault,《規訓與懲罰》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John Cage, 4’33” (1952)
📣 本節目每週一更新。
#閱讀 #讀書 #衣櫥裡的讀者 #ClosetReader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