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我的(不)完美人生 · 第五天

「七日書」#8-5不出道的小孩

fanshawe
·
·
IPFS
有沒有一個曾讓你難堪、擺脫不掉的缺點,如今也會讓你覺得是一個禮物?

上學那會兒,我拿到成績單感到最討厭的一件事情,是成績單的最後一頁會有老師寫的評語,而老師每次都會不痛不癢地寫一句:希望上課能積極舉手發言。我不知道,是不是那時的我沒有什麼存在感,所以老師想了半天,大概覺得做為一個小朋友,我給人的印象有點"太安靜了"。又或者,老師覺得以我的程度,理應在她的課堂上貢獻更多聲音,活躍氣氛。這麼一來,跟我媽倒是想到了一塊兒,她過年的時候,總要我準備節目,在親戚面前表演一齣。按照她的話說,我就是"不出道",好像擔心"不出道"的小孩前途有問題,又或者"不出道"的小孩沒法兒光宗耀祖,活躍家庭氣氛。

以我當年的程度,肯定是沒法理解到後面這一層,只是會隱隱感覺到被強迫的不舒服,"為你好"的那種不舒服,跟冬天用冷水洗臉,爬山好累那種刺激的不舒服不一樣,就像懷裡被塞了一堆不愛吃的東西,但出於禮貌,口中說聲謝謝還是帶回了家,然後默默地成了供品,那種生命被某種形式的禮儀消耗著的感覺。就好像,我當年為了改善這個缺點,會在第二學期的一開學,勉強自己舉手個一兩次,然後發覺一件事情,老師並不需要你在很多人會舉手的時候舉手。因為有一次,她跟我提到舉手發言的事情時,我說:我有舉手啊。她說:一般的問題就別舉了,老師希望你下一次舉手回答更難的問題。

我當下就像洩了氣的皮球似的,同時有一種被迫當眾賣藝的感覺。我後來才知道,自己是"鼓勵型"的小孩,他們卻把我當成了"激勵型"的小孩,好像對我期待越高,給我的挑戰越高,我越能滿足他們的期待似的。可能在那個時候,大多數東亞爸媽/老師眼裡,有能力的孩子都應該是"激勵型"的,只有能力不足的才適合"鼓勵型"。按照"鼓勵型"小朋友的邏輯,我明明按照你的意思做了,但你好像還是不滿意,你期待的好像是另一種東西,而那種東西,我未必做的出來。本來,要符合別人的期待就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還得不到正反饋,乾脆就叛逆到底做自己了。

後來上課的時候,尤其是那個老師的課,我都沒有再積極尋找發言的機會,反而跟後排同學開始傳紙條。後排同學是那種老師不太待見的早熟少女類型,跟外校男生談戀愛,成績掉車尾.也不著急。那一陣突然迷上寫一種類似青春期傷痕文學的東西,我偶爾看過一次之後很欣賞她不務正業的玩意兒。反正課堂上也不想給老師做氣氛求"出道"了,乾脆就沉浸在老師眼皮子底下的逃離之旅中。通常是,她給我傳一小段,我閱讀之後給她點評一番,再傳回去。作業紙就成了我們之間一來一回的地下文學交流空間。她很喜歡我給的反饋,跟我討論各種不同情節的可能性,但很有趣的是,我們很少用言語交流,都寫在紙上。有一陣子,我甚至察覺出她離家出走的傾向,焦急之下,還用自以為委婉的文學手法回復,勸她留下來。我不知道是不是這種特殊的經歷,讓我至今對紙質書的小說,都有著不可撼動的信仰。

現在想起來,覺得那時光宛如一截穿越了時空的廢棄車廂,滿目瘡痍,卻佈滿了妙趣橫生的綠意。至今,我都很喜歡閱讀小說,也很喜歡寫書評,可能就是出於那時候跟後排同學之間隱密而真誠的正反饋吧。

那位對我期待甚高的老師已經過世了,我媽總說"那位說妳都沒有舉手發言的老師"很欣賞我,很可惜,我至今都沒有學會"出道",也沒有他們期待的成就,但想起那段有趣的回憶,以及我擁有的那些美妙的閱讀時光,我就一點兒也不在乎了。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fanshawe我需要一點時間,把散落在地上的線頭拾起,分成幾股,再慢慢編織成想像中的錦緞。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七日書」#6-7自己的島嶼

「七日書」#6-6理解

「七日書」#6-5異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