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發現人生意義的方式 《活出意義來》

小豆
·
·
IPFS
·

《活出意義來》這本書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曾經在二戰納粹集中營中,經歷了如同地獄般的生活,但是在那極度惡劣的環境中,他因為心裡強大而活下來

這本書是他在倖存後的回憶,第一部分書寫在集中營中的經歷和想法;第二部分則是談到意義療法

以下列出書中部分的內容,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人生意義

作者認為,不是去問生命之意義有什麼意義,而是問自己能為生命帶來什麼意義,這些任務(也就是生命的意義)在每個人身上、在每個時刻都是不同的,沒有唯一的答案

有三種方式發現生命意義

  1. 透過創作或完成事情 By creating a work or doing a deed.

  2. 透過體驗某事或遇到某人 By experiencing something or encountering someone.

  3. 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採取的態度 By the attitude that we take toward unavoidable suffering.

對於第二點的體驗,可以包含真、善、美、愛等

而其中對於第三點,痛苦並非追尋意義必要的方式,如果痛苦是可以避免的,那麼有意義的事,就是去消除痛苦的根源,承受不必要的苦難,與其說是英雄行為,還不如說是自虐

⬛三種意義思考

我讀到幾點時,我認為這三種彼此之間是可以同時存在的,例如

第一種的創作和完成事情,就很像是我在寫文章這件事情,而在現在大學打報告,就屬於完成事情,然而這一種要注意的,是不要太過執著在完成時的那個時間點,而是專注於每個當下我能為這個目標做什麼,並從中獲得樂趣

例如「更快樂」書中提到的,目標應當扮演的角色是:讓人毫無牽掛地享受當下。腦海裡有個目的地,大概知道自己的行進方向,就能自由自在、聚精會神地享受當下。作者認為重點不是「完成」目標,而是「擁有」目標

其中我認為創作真的是有種魔法一樣,頓時讓我感到有種意義感了,也滿推薦大家嘗試的,這裡創作是比較廣泛的,有些可以寫給自己看,有些則可以給認識的人,有些則可以當作部落格或社群媒體的文章,例如我國小會記錄一些特別的時刻做成回憶集;國中就曾經過幾天記錄生活和想出自己的想法;現在大學會也會寫些日記以及寫部落格文章

第二種的體驗,我透過看動漫感受到的體驗、以前小時候玩遊戲感受的體驗、看看回憶錄所看到的體驗、在創作時感受到的成就感和貢獻感、分享時感受的喜悅感、閱讀時的思考、看見作品的成就感,也都是屬於一種體驗

而與人相遇,除了和實體的人相遇之外,更可以透過各種媒介的對話,透過閱讀也就像是與人對話、寫文章也很像是與人交談、看看影片也能感受到與人相處的感受,其中提到的愛,我認為不一定是愛一個特定的人,可以是關愛許多人,例如寫文章可以讓些讀者閱讀,在內心有所思考或有收穫,就是種意義,從中感受到自己的貢獻感

第三種對於痛苦的部分,就如同作者所說的,可以思考如何消除痛苦,例如

面對未來我會擔心,那我就會去思考這個擔心是有必要的嗎?我可以如何規劃去克服這個部分? 例如我擔心未來職涯和財務,那我就可以去看看一些這方面的書和文章,我自己是會採用正念的RAIN方法去克服

或是有時候看到一些負面消息,會讓我痛苦的話,也可以去思考如何排除這部分,例如看見一些負面新聞會讓我覺得世界很危險,但看新聞這件事情,會增加我的生活風險嗎? 今天我不看新聞,生活風險並沒有改變,有些事情我稍微知道有這一件事情就好了,可是過程中的細節如果會增加壓力,就不應該看

而有些達成目標過程會有些痛苦,也可以試著思考是可控或不可控,例如要減重可能會有飢餓感,那如何克服呢,例如可以多吃些蛋白質增加飽足感,而寫文章覺得效率低下時,可以找尋一些提高效率的方式(例如卡片盒和參考以往作品),有些文章太長就可以拆分;準備考試過程可能有苦,也可尋找看看一些舒壓方式,有時則是提前預防,例如晚上喝咖啡容易讓人睡不著,就應該可以避免,有些事情怕自己會上癮,就避免去接觸

對於減少痛苦,可以看一些談論快樂或幸福感的內容,或是些人生智慧的內容,常常會有所幫助,而我想整體社會的目標,以減少每個人的痛苦而言,也是種還不算的方式

⬛平衡的思考

而生活中總是有各類型態的活動,該如何選擇和平衡,就需看看個人情況了,就如同書中提到的沒有標準答案,且在不同時期也有不同任務

例如在「我們為什麼要活著」這本書中也提到,為何每本書都無法對人生意義得出標準答案,因為每個人都有所不同,我們有共同需求,例如食物、成功、快樂、愉悅等,但每個人的強度和性質都存在差異,例如有人偏好獨處、有人較偏好尋求刺激、有人較為偏好平靜生活等

我認為人生意義中的體驗,這個體驗包含當下和未來,以及自己與他人的體驗,不過當下和未來如何取捨,以及要花多少心力提高他人體驗,各類活動該如何安排和分配時間,就都是因人而異了,有些人會想要做很大的事情影響非常多人,有些人則比較偏向體驗每個美好,就由大家自行選擇

過於看中當下而不理會未來,或者過於未來而犧牲太多當下,或是貢獻他人太多而導致自己時間被剝奪,都會讓人感受到不平衡,但如何安排和分配時間,以及個人生階段如何安排,就個人情況都會有不同。就很像是達成目標過程中,也可以看看周遭風景,體驗些不同事情,但要多久呢? 就每個人情況都不一定

例如我小時候國小至高中為例,當時除了讀書之外,我是有看書或文章、看影片、玩遊戲等,不過到一個時期後有感受到思緒混雜,我就開始寫個人日記,協助我梳理思緒,而在要準備考試衝刺期的時候,各類活動時間安排上也會有調整,而準備考試過程中也不是全天都在念書,也是需有些放鬆活動

而在高中考完試的暑假,曾經玩很多遊戲,但後來有點空虛,就開始學些課外的東西和寫筆記;而到了現在大學,除了讀書外也有寫文章,情況也就跟以前有所不同了,而在學期中和寒暑假的時間分配也有所不同,未來會怎樣我也不太確定

有時候看一些認識的人,包含同學或親友,也會發現大家的活動也都有所不同呀,不過還是可以找出一些共同之處,例如有關於目標、意義、樂趣、貢獻、成長、體驗等等

⬛有關目標

那能否有多個目標呢?

我認為是可以的,例如我可以想要在大學拿到一定水準的成績,也可以同時要完成寫文章的目標,也可以同時要有維持身材的目標,不過也要注意到目標設定過多的時候,就必須要排列出優先順序,做個梳理,看看哪些事情優先

而有關於目標,之前我有看過書「目標感」(The Path to Purpose),裡面提到目標:是指為了完成對自我有意義,同時對自我之外的世界也有意義的事情時,產生的穩定且可概括的意圖,超出了個人意義的範疇,會延伸到自我之外的世界,例如為別人貢獻一些東西、創造一些新東西,或是完成自己的事情

這點我認為也可以作為參考,不過就如同前面提到的,要花多少時間和精力,以及當下和未來、利己和利他之間的平衡,就都是因人而異

以上觀念就提供給大家參考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小豆會寫些閱讀的筆記、實踐、想法等,以及各種事情的想法和思考,也有在經營方格子和Dcard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聊聊12年前的世界末日的回憶

玩懷舊遊戲,完成小時候的夢想

冬天的那些童年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