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常识的自然农法

食通社
·
·
IPFS
2022年上半年,在上海疫情最魔幻的时期,我尝试了挖野菜、发豆芽、土培水培蒜苗葱苗、晒干菜延长储存期等自救方法,深切感受到接近土地和食物自给的重要性。

2020年底,我离开了工作7年多的公益机构,想尝试一种不依附于组织、能够相对平衡身心脑的工作状态,也希望寻找一种适合人生下半程的生活方式。

2022年上半年,在上海疫情最魔幻的时期,我尝试了挖野菜、发豆芽、土培水培蒜苗葱苗、晒干菜延长储存期等自救方法,深切感受到接近土地和食物自给的重要性。

上海疫情封控前期,住地附近河边的野生薄荷曾经成为我补充VC的来源之一,配挂面,摊鸡蛋饼,功不可没。

解封后,我逃离般回到老家,却再次经历了老家的疫情管控。在封控中,我开始密集关注生态农业相关的知识和实践,比如自然农法、朴门设计等,也在自家小区周边寻找可以耕作的土地。

家附近的农田是不行的:这些农田早已被房地产业征收,只是开发商还没动工,原主人就继续在自家地块上种一些粮食和蔬菜。这些农田面积都很小,农民无权,也不想租给人耕种。

我也尝试过在小区围栏外的荒地开荒种菜,撒下的各类菜苗有一部分顺利越冬,可惜没逃过被市政绿化统一推平的命运。

在小区围墙外开荒种下的菜苗顺利越冬后却没逃过被推平的命运。

十多年前,《一根稻草的革命》这本书曾对我产生很大的冲击,福冈正信先生的自然农法实践让我看到了自己心目中理想社会的原型。我出身农门,在每次工作生活转变的时刻,都有强烈的归农想法,但念头却一直没有落地。

今年3月初,因食通社联禾计划第二期的机缘,我了解到在广西贵港有一位勇敢的大姐,独自居住在果园,用自然农法的方式种植沃柑。我感觉自己未来要做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农场,想实地体验自然农法的农场到底是怎么运作的。很幸运,我和广西本地另一位小伙伴盒子一起,被颜萍大姐接收为果园的实习生。

2023年3月13日下午,我跨越了两千多里的距离,来到了果园。眼前的土地跟我想象中差别很大:这里地处广西,我以为这里隐藏在大山深处,实际上这里属于郁江平原,地势相对平坦,处于低矮丘陵地带,甚至有些地方跟我家乡有点类似,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平原。

3月正是沃柑开花的季节,一到果园,空气弥漫着好闻的花香,去住处的路上,沿途野蛮生长着大片的野草,开满了像雏菊的小花,后来知道这叫鬼针草。

就这样,带着好奇和期待,开始了我的农场实习生活。

开花的沃柑。3月的果园,花与果同时挂在枝头。
白色小花就是满园野蛮生长的鬼针草。

一、反常识农法之一:树上留果

2017年,颜萍姐的家人承包下这片山坡,种下了沃柑、皇帝柑等果苗,并逐步完成了灌溉管网、通水通电,也搭建了铁皮房等基础设施。当时的果园以常规方式种植。

2019年,颜萍姐划出来其中50多亩范围,开始试验生态种植。其中四十多亩是沃柑,另有十多亩是皇帝柑,果园最高处还有承包前就长在那里的几十棵荔枝树。这些年,颜萍姐在生长不良的果树行间补种了荔枝、龙眼、芒果、黄皮,也会在行间种植木薯以及短期粮食作物和蔬菜,如玉米、黄豆、高粱、小米、绿豆、豆角、冬瓜、南瓜、黄瓜、番茄、丝瓜等。

我一直生活在北方,此前并不知道柑橘类果树长什么样,何时开花结果,在果园待了很久之后才慢慢有了一些概念。“生态种植”和“常规种植”到底有什么区别?我又花了一段时间观察,才意识到颜萍姐的很多做法看起来是多么反“常识”。

第一个是树上留果。

常规种植的果园,因为怕霜冻,果实一般在几天至半个月左右就完成采摘,直接统一卖给果商,存在冷库里持续售卖。颜萍姐留果则是将成熟果实留存在树上延长采摘期和售卖期。皇帝柑能从11月持续到次年1月,沃柑则从12月一直持续到次年4月底甚至5月。

不同于常规果园一次性将果实采摘完,颜萍姐果园先摘树顶和成熟度高的果实,一轮轮摘下来,一棵树要经过多轮采摘。

树上留果既与皇帝柑沃柑本身耐留存、不易腐烂的特点有关,也是颜萍姐自己主动的选择。她认为,这可以让人们在更长时间内吃到新鲜的而非冷库存放处理过的果实,也能在不同时间品尝到果实的不同风味。

3月底我们来到果园时,皇帝柑早已完成了采摘售卖,好在沃柑还处于采摘旺季,一直到4月底,我们每天都能吃到从果树上现摘的沃柑。

每年果实销售季,颜萍姐都要雇佣的本地人来帮忙。一开始,这些工人并不了解生态的种植和销售方式,双方长期磨合、逐步形成默契,做工时才能保证对果实和果树的伤害降到最低。

树上留果虽然增加了劳动量,但可以较好地保证果实的品质。一般留到最后采摘的是最下面、枝条藏在草丛里的果子,果园里的杂草为下边的果实提供了一个相对恒温恒湿的环境,所以,最后的果实口感也非常完美。

藏在草丛里的果子,在恒温恒湿的环境里储存。
果园帮工大嫂在树底下蹲着摘果。

树上留果,也跟颜萍姐家的销售方式有关。她家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一部分是通过生态农产品销售平台分销,一部分是通过生态农友个人推广分销,还有一部分是她自己这些年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积累的对生态农产品认可的忠实消费者。这些渠道的销量相对稳定且不大,需要通过果园直发的方式寄送到消费者手中。

这种相对稳定的销售量不会对人力形成压力,果园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安排人力进行果实采摘、分拣、装箱、打包、打单贴单、运送到快递点等一系列操作流程,一般可以做到当天采摘当天发货,或者头天下午采摘次日发货,不用担心存放期过长腐烂的情况。遇到连续雨天则会通知买家延迟采摘和发货。

在装果台等待被分拣装箱称重打包的沃柑。

二、反常识农法之二:留草

第二个有趣的概念,是“留草”——在不影响果树生长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留草增加地面覆盖。

初来乍到,我困惑于果园里长满了齐腰甚至更深的各类杂草。我从小接受父母辈传授的观念是必须除草,因为杂草会与庄稼争肥。我儿时做的最多的农活就是拔草,斩草除根地拔,并且要把草转移出田地,防止它们遇到雨水起死回生。

在果实采摘的过程中,我发现了留草的好处,就是形成一个恒温恒湿的微环境。另外,在长时间不下雨时,长满草的果园土壤相比裸露的土壤要湿润很多。那么杂草到底会不会与作物争肥呢?如果单纯看养分吸收,我觉得应该是会有的,但是从土壤的健康角度来看,留草的正面作用应该是超过争抢养分效应。

果园中的杂草火炭母(图中宽叶草)也是一种药草。

这一点我后来在看土壤学家侯光炯的《农业土壤学》时找到了理论上的支撑。侯光炯认为,土壤是类生物体,有着与生物体相似的代谢性,土壤本质上是具有产生奇妙生理功能的有机-无机-微生物-酶-复合胶体,而非单纯由矿物质的沙子和细泥的混合物,也不只是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承载体。土壤具有很重要的两个生理功能,一个是渗透能力和回润能力,二是与植物间的生理协调,且这两种功能都深受气候的影响。

简单地说,留草可以在果树周围大概一米的深度形成一个水热气相对稳定的微气候,这个微气候对于土壤的渗透和回润能力影响很大。在干旱时,可以让土壤有良好的回润功能,植物根系可以从土壤深处吸取水分养分;在雨天时,又可以帮助土壤能更好地让水分下渗,避免形成地面径流冲刷土壤引起养分流失。

但是留草不意味着任由草疯长,而是适时地控制草的长势与高度。这里还涉及到控草时机的选择,需要考虑到果树或作物的生长周期。比如,在果树抽嫩芽嫩叶时不适合割草,因为这时的草可以喂养病虫害,降低它们对作物或果树的危害,一旦割草,病虫害会转移到树上吃嫩叶嫩芽。

控草的方式也有很多,主要用脚踩和镰刀割,种植作物时会用割草机清理出一条可以播种的地面,以便作物可以顺利发芽。

草的另一个作用,是可以形成一个有利于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微环境,这一点是摘果期间颜萍姐提醒我们留意的一个现象。不能售卖的果子一般就地扔在树下,也就是用“回肥”的方式处理。当果子丢在树下,过几天已经长了一层白色的毛,那层毛其实就是有益微生物。再过一段时间,果子发酵腐烂,直至被土地吸收。

一个明显的观察是,在5月初采摘季结束后除草时,我们想在树下找果子吃已经很难找到了。

颜萍姐在用镰刀割断芒草,芒草生长速度很快,割断后十天半个月会迅速再长起来。
打滚是劳作间隙即兴的娱乐活动,也起到了控草的作用。图:盒子
被丢在果树下回肥的沃柑,没过几天就长出一层白毛。

三、反常识农法之三:堆肥

制作堆肥和酵素来改良土壤、控制病虫害和改善作物口感是被生态农友们推崇的普遍做法。

颜萍姐最初几年里也做过很多这类工作,现在果园高处还有之前做的满满的大桶酵素和堆肥点,堆肥点目前也仍在继续用,但她近两年做这些的热情已经很小了。她认为算上人力和材料费,集中堆肥成本并不低,分散堆肥其实是更优的选择,比如把不能售卖的果就地回肥和割草就地覆盖等。

颜萍姐的理想是把整个果园变成一个活的堆肥场。我对此的理解是:一要留草,二要形成一个好的生态,让土壤微生物和各种小动物参与进来,不断分解发酵有机质。

不能售卖的沃柑被丢在果树下就地回肥是“把果园变成活的堆肥场”的实践之一。

以上三个反常识的农法,已经刷新了我的认知。真正每天在果园里劳动,我发现,自然、生态、有机的田园风光固然美丽,背后却是巨大的投入。想要维系这些自然农法,其实隐藏着很多看不见的,额外的隐形劳动。

在下周发布的百果园实习记(下)中,我会一一介绍这些具体的隐形成本是什么。

关于生态农场实习生项目

2023年初,食通社发布了第二期“生态农业实习项目”的招募。最终有21位实习伙伴通过第二期筛选,他们已经陆续进入全国9家生态农场,开启了2个月至1年不等的实习期。

我们希望把有意从事生态农业的年轻人和成熟的生态农场对接起来,既能让前者掌握务农的知识和技术,也能把资深农夫的经验总结、传承下去,并且解决农场高素质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欢迎持续关注生态农业实习生计划!


食通社是一个可持续食物与农业的知识、信息和写作社区,由一群长期从事农业和食物实践及研究的伙伴们共同发起和管理。我们相信,让消费者了解食物的来源,为生态农业从业者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和社会环境,我们的食物体系才能做到健康、美味、可持续。


微博/豆瓣/知乎:食通社

微信公众号:foodthinkchina微信小号:foodthinkcn

官方网站:www.foodthink.cn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食通社食通社是一个可持续食物与农业的知识、信息和写作社区,由一群长期从事农业和食物实践及研究的伙伴们共同发起和管理。 微博/豆瓣/知乎:食通社 微信公众号:foodthinkchina微信小号:foodthinkcn 官方网站:www.foodthink.cn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在马来西亚,中国商人只要A级榴莲

亲手做出的月饼,吃的是季节与风土|扣子奶奶

月饼厂的小孩不吃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