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克專欄】關於填詞的100件事(十八)
文|小克
62.〈季候風〉
https://youtu.be/r53rHiGzzu4?si=wK0qIXtjM9TsGMfR
來到《Landescape》專輯的最後一首,也是完成得最快的一首。 很多人好奇,究竟歌詞是如何寫出來?應該說:歌詞是如何想出來? 這首歌正好可作案例去闡述當中過程,但留意番:這只是「一份歌詞是如何寫出來?」的例子,並非「一份好的歌詞是如何寫出來?」或「一份差的歌詞是如何寫出來?」的例子。好跟差,非常主觀,沒絕對定義,今次主要不是評歌詞,而是原作者坦白告訴你一份歌詞創作的思路次序(也不是「應有」的次序,只是我的方法分享)。
63. 起跑線
站在起跑線,打開新的電腦檔案,磨定墨。 慢著,這之前,得先把demo聽熟。 填一首詞,是一段為期起碼數小時、數天、甚至數月的工作,為旋律找到最適當的字詞,當中需顧及音節、韻調、語法、語調、語境……還得兼顧公司意願、歌手能力、監製要求等等。所以,或深或淺,都要跟旋律建立「關係」、投放情感,無論你喜歡她與否,先了解一下旋律,是對這teamwork的基本尊重。 旋律聽熟了,來看看客戶要求。J1M3說:「一段關係亦好似季候風一樣,來去不由我哋控制,雙方喺關係中嘅投入程度都有先後,對立之分。也許,季候風、緣份同人心一樣,不受束縛,來去如風,變幻無常。」英文版原唱黃浩琳搭了一句:「結束了感情就如季候風,不論過了多久,感覺還是會不定其的回來搌轉反側。」 OK,情情塔塔先放一旁,別急於捲進情感漩渦!或回想/幻想自己的愛情經歷。 理性點:從briefing所見,這首歌的重點,是跟「時間」及「變幻」有關。然後,究竟什麼是季候風?google一下,我即時被這四隻字吸引――「比熱容量」,立馬知道,這是宇宙送的思路起點。
64. 思路的起點
那麼科學的一個四字詞, 當中有平有仄有入聲,有抑揚頓挫,粵語讀起來又好聽又有節奏感。比熱容量,從前唸地理科時好像有聽過,但有多少人還記得其意思? 除非長大後是位氣象學家,否則人生裡可能再沒機會或理由去細意了解這四隻字吧? 我最享受這個research階段,尤其當遇著自己不太懂的題材,每次都像重新上課,學點小知識,也就是做創作最好玩之處。 維基說:「比熱容量是熱力學中常用的一個物理量,表示物體吸熱或散熱能力。」 這一句已經很有趣!「吸熱」和「散熱」,即時可扣上愛情關係,於是便抱著 「把這四隻字入詞」的更大奢望。
65. 思路的承接
維基續:「海水的比熱容量遠比陸地為高,所以陸地在冬季時的降溫以及夏季時的升溫比海洋快和明顯,造成溫度上的差異。當空氣受熱膨脹,密度便會降低,因而向上升;反之亦然。這使得在夏季時陸地的氣壓會比海洋低,海洋的冷濕空氣向陸地移動,冬季時則相反,所以季風區在夏季和冬季的風向會相反。」 啊!原來跟大海有關!那就好!這麼冷、這麼科學的專門詞彙,通常要想出一種有趣的入詞方法,將之軟化,或人性化,才能跟聽眾拉近一點距離。最常見的應該是「擬人」或「擬物」,因為它跟海洋有關,我即時想到「腦海」或「思海」。這些修辭技巧中學生都懂,但能否順利入詞,卻永遠有旋律限制。
66. 思海中的救生圈
由於已經聽熟了旋律,不出半秒鐘,我思海裡即時湧出chorus頭兩句hookline。兩句分別是八個字和九個字,最尾四個音剛正好可填上「比熱容量」,之前亦有空間可嵌上「思海」! 有這麼順利嗎?就是這麼順利! 我覺得,當你肯花時間聽熟旋律,當中某些特別重要的音節,例如chorus的音符已經植入你記憶,而當旋律知道你這麼尊重這段關係,在你掉進文字大海遇溺求救時,她會很快地給你拋出救生圈,而且仲要是最合你身那個! 這情況不單在這首歌,於我填詞經驗內已發生過好幾十次。科學點說:當你已熟習旋律,音符大概已於你的大腦烙印,然後在你搜尋資料或靈感時,大腦會以某種奇妙的方式運作,你會對某些詞彙特別敏感,表面上你以為只是被其字義或字形等吸引,其實暗地裡大腦已知它「啱音」!這可能就是所謂的「直覺」,而直覺力,填詞班不會教你,因為冇得教冇得學,我唯一可以勸你儘量把旋律聽熟,跟愛一個人一樣,你愈肯去了解她,她愈會對你好。
67. 順理成歌
回到briefing,要跟「時間」及「變幻」有關,亦要道出「季候風」的特質, 於是,chorus頭兩句,很快便浮出水面: 「這一秒崩潰或無恙/全因思海的比熱容量」 順理繼續推進,季候風顧名思義是有季節性,所以下一句要跟季節有關: 「暑去秋來/一季可送走情緒」 然後要來「時間」之對比,何妨將之拉得更遠: 「古往今來/一世可看清人間散聚」 有「情緒」有「散聚」,再順著邏輯推演,一定是「情感」的對比,為了語子與句子間有張力,要用最極端的對比: 「心慌意亂/或一刀兩斷」 Chorus最後兩句是round up,也是為表達「季節交替、季候風會重來」的寫法: 「心中素願/風裡翻滾永未圓」
68. 副歌的進化
這歌只得兩段chorus,因此不宜作太戲劇性的變化(除非有三或四段chorus,有bridge更好),只在第二段chorus的後半段把意象放大: 「風花雪月/或披星戴月 蒼生意願/風裡翻滾還逆轉 終未圓/風未完」 其中「風花雪月/或披星戴月」雖沒有第一段的「心慌意亂/或一刀兩斷」來得直接,亦因為欠缺主體(你、我、他),聽眾未必能即時體會其略為含糊的詞意及畫面,但依循這韻腳我又想不出一個更清晰的對比來。 而「圓」跟「完」粵語同音,曾在〈生命之花〉玩過不亦樂乎,故技重施,安排落在收筆之處,卻似完非完,順應著編曲的餘音。 習慣了,當完成chorus,才回去寫verse,去build up,去develop。至於這部分,都是跟chorus相類近的對比和推進處理,就不贅。 跟盧巧音合作,已是十二年前的〈圖案人〉,那一次她明明找我填國語,我卻誤會了而填上廣東話。 有讀過拙作的朋友會知道,其實盧巧音才是第一個找我填詞的人,早在張繼聰之前。可惜那時候完全不懂如何入手,交不出成品,現在當是還債了。 而〈季候風〉這歌名早有人用過,但此為概念專輯,歌名統一為自然現象,那就破例了。 以上就是這首〈季候風〉的思路始末,希望幫到喜歡填詞的你。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