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小被與不快樂的睡睡怪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國家與新聞媒體之間的愛恨糾葛——紀錄片《一場大火之後》與香港《蘋果日報》停刊

小被與不快樂的睡睡怪
·
·
新聞媒體與國家民主體制息息相關,而國家與政府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政府作為國家機器可以對新聞媒體施加多大的權力,讓我們借鏡羅馬尼亞和香港,思考這個重要的問題。

>羅馬尼亞新聞媒體如何面對殺人政府?

2015年羅馬尼亞夜店的一場大火,燒出政府體制的謊言。以「被過度稀釋的消毒劑」作為起點,讓觀眾看到羅馬尼由上到下至這麼基本的東西都腐敗了。人命被換算成選票,在政治鬥爭中根本不值一提。《體育日報》揭開醫院、廠商、政府之間的醜陋真相。

火災發生當下,政府宣稱國內有足夠的醫療資源,全國媒體、人民都不疑有他,直到受害者家屬出面說明院內實際狀況,《體育日報》才開始進行調查。驚人的事實使民眾憤而上街,要求政府調查並公開數據。《體育日報》上電視節目時,檢討自己一開始沒有懷疑政府的說詞,「當媒體對政府卑躬屈膝,政府就會虐待人民」。受害者家屬沒有「界定議題的能力」,需透過媒體或是社會精英代為發聲,才能將議題推廣至大眾。

《體育日報》的記者充份展現身為新聞媒體的風骨,除了為真相奮鬥之外,在很多小地方都可以看到專業素養。例如他們相當保護消息人士,並且會再三確認消息的可信度以及公開的意願和後果。新聞發布後引起群眾憤怒,但《體育日報》在擷取評論時不為吸睛而引用煽動暴力的詞彙,而是將之刪除,善盡了新聞平台的責任。種種專業行為都值得現今的新聞工作者學習。被問到記者不斷攻擊政府醫療體制的原因,回答是「這份職業沒有終極目的,我所嘗試的是在今晚討論後,讓人們更了解影響我們生活的是什麼。」

攝影機一開始跟著記者追查,參與鎂光燈閃爍不聽的記者會,見證新的衛生部長為了改革不惜得罪醫界大老。這些緊繃的鏡頭間,穿插了一位傷者復原後記錄自己身體的畫面,他安靜地展示自己身上的疤痕,勇敢、美麗得令人心疼,這些畫面完美地中和整部片過度強烈的氛圍,增添了一些感性,把事件造成的傷害赤裸的展現在觀眾面前。但這場風暴並沒有使執政黨因此下台,而是以比上屆更高的票數連任。在近乎絕望的凝重氣壓中,一位不知名的男子載著家人去墓園悼念火災死者,他悲傷的眼神透過後照鏡無聲的凝視觀眾。

新任部長在令人失望的選舉結果出爐之後,擔心之前的努力都將白費;而《體育日報》的記者陸續接到恐嚇,威脅要傷害家人,他們描述「遇到的是一群黑幫」。紀錄片無法操控結局,儘管留下滿滿的遺憾,但新聞媒體與改革力量一度令這個腐敗體制感到害怕,已經值得被好好記住。

圖片取自《立場新聞》

>香港《蘋果日報》停刊代表什麼?

相較於羅馬尼亞新聞媒體遇到的困境,香港的新聞自由情勢更加險峻。6/24香港蘋果日報刊出最後一期,壹傳媒的網站內容也無法再瀏覽,身為民主派紙媒的最後火花熄滅,剩下幾間網媒仍堅守底線,記錄下這歷史上的瞬間。

自《港區國安法》生效起,香港在無國界記者組織(RSF)評估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下降了七個排名,在180個國家中,名列第八十名。無國界記者組織也多次呼籲北京政府尊重香港的新聞自由。從這次《蘋果日報》的大搜捕、銀行帳戶遭凍結都可以看到香港逐漸緊縮的言論自由,衝著在第一線的新聞記者而來。

《港區國安法》的第九條和第十條,分別旨在消除一切反對聲音,和發動強力宣傳攻勢,讓社會剩下一種贊同政府的意見。《願榮光歸香港》便是因為其所含的政治訊息被禁,這兩條法律不只限縮了言論自由,也對香港的學術發展有重大影響。除了這兩條法律之外,「與外國勢力勾結」是最常使用的罪名之一,此次《蘋果日報》高層便是以這項罪名被指控。事實上,一個極權政府只要認為某人或組織造成威脅,要羅織罪名根本不成困難。

《蘋果日報》於1995年創立,是少數在1997年香港移交中國政府之後,仍持續批評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紙媒。根據《端傳媒》的採訪港人的報導,多數港人對《蘋果日報》可說是「又愛又恨」,常批評它造成新聞娛樂化,採訪和查證的流程也有許多爭議。但《蘋果日報》一直以來因其創辦人黎智英的右派立場,支持香港真普選,反修例運動期間,和《國安法》通過之後,都大力報導有利民主派的新聞內容,被中共政權視為威脅。此次事件的象徵意義遠大於一間報社倒閉,更是香港新聞自由的崩塌。

政府為何要針對《蘋果日報》進行大規模的打壓,迫使其關閉?我想原因除了迫害異議份子及向民主國家示威外,不外乎殺雞儆猴,使人民感到恐懼、使香港的媒體產生寒蟬效應、使我們漸漸淡忘這段歷史。我們該如何面對中共殘暴的手段呢?個人要學習如何面對恐懼,向外要團結一致;支持獨立敢言的媒體,多半原生於網路,請多多分享和支持他們;最後,我們要記憶、傳承這段歷史,讓更多人看見反抗和民主的力量。

《蘋果日報》刊出最後一期的前一晚,人們聚集在辦公大樓前,打開手機手電筒,向留守蘋果大樓的員工致意,點亮了冰冷的大樓外牆,隔天《蘋果日報》印刷的一百萬份報紙全被掃光。在越黑暗的時期,我們越要看見彼此,因為夜終究會過去,黎明會到來。香港人,屆時見!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