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耕|#啟發• 不知道寫什麼,怎麼辦?

閱讀筆耕
·
·
IPFS
·
提供 5 招文思枯竭時「解渴」的方法,從此文思泉湧。

不知道你是否遇過「文思枯竭」的情況?我也是呢!拜讀完 @鴻雁東南西北飛 老師的《沒靈感也寫得出文章的3個方法[1] 》後,這種焦慮感逐漸緩解,以下融入了自己的省思與體悟,和大家分享。



■ 書與輸入

廣義來說,是增加你的「輸入」。

書是其中一個攝取來源,而報章雜誌、影視劇集也未嘗不可,形式很多元,可自行延伸;但應該要有一個主線(一致性),環繞著你的「人設」,大家一聽到你的名字(暱稱),馬上在腦中產生一個強烈意象,是關於你的產出風格。

這個「輸入」最好是你感興趣、味自慢 的所在,方可穩定、持續地 hold 住。

Photo by CHUTTERSNAP on Unsplash

有趣的是,比起報章雜誌這種已經「處理」過的資料,至少就篇幅上,一本書就好比是原始素材,較能引出行文者的組織、整理、提煉、歸納、演繹能力⋯⋯總合稱之為「思想高度」吧!(詳見《大人的 11 堂寫作課[2] 》一文)

面對同一件事,別人能看到一點,你能看到五點;別人能看到五點,你能看到這五點之間的聯繫;別人能看到這五點之間的聯繫,你還能看到這件事的五點和另外一件事的三點的內在關係。這樣,你寫出來的東西一定更好,哪怕遣詞造句能力稍微弱一點,你的寫作水準也更勝一籌。

這也是老師於文中,強調該如何「說」或「寫」出來的拆、裝過程中,最有醍醐味之處。

⚠️ 慎選你的「輸入」源,能鍛煉「思想高度」尤佳!


■ 翻譯與轉譯,讓事情變得容易

老師提到了他每日讀古文,也熱愛將其翻譯/語譯為白話文。

這提點我一個概念,就是找出「Make things easier」的題材去寫,不用是思想的原創者,只消為知識的轉譯者就可以囉!

例如你發現大家都為 LikeCoins 提現所苦,你可能爬了一些資料,發現若干前人的文章,或許晦澀難懂,又或是需要 update 資訊。總之,只要確定你寫的東西能夠補上舊文缺口,有額外價值,而不是老調重彈,那還猶豫什麼?

Photo by Pablo Arroyo on Unsplash

有時候成品不是靈光乍現,而是日漸累積,水到渠成。

就拿《給馬特市新人•七招備忘錄[3]》來說,其實撰寫這篇文章的起心動念是,時常看見許多文章內容不俗,然排版若能優化更佳,於是想倡導一下「Enter 和 Shift + Enter」的使用;想法萌芽後,為了擴充文章內容,始留意起用戶們平常發文可能會遇到什麼困難,逐一記載在備忘錄裡,當累積的量多到一定程度後,就是一篇文章的素材。

⚠️ 找到多數人的「痛點」,搭建資訊的橋樑。


■ 回顧舊文,檢討與分析

現在回顧舊文,還可以搭配 作者數據報告,更有所憑呢!

那些後台數據,是一種「外部觀點」,除了表象的拍手數外,能夠挖掘出更多面向(指標),了解市場的想法;按圖索驥,辨識出哪些文章表現出彩,哪些尚有不足?

關於「悔其少作」的檢討,老師分析得很透徹了,濃縮成兩個重點:

  1. 從失敗中萃取養分
    一定還是會找到一些有價值的見解、經驗。
  2. 要常寫
    這樣「資料庫」才夠大,才有足夠的素材拿出重新組裝。
Photo by Markus Winkler on Unsplash

至於「得意之筆」——市場認定的,而不是自我感覺——也不要浪費掉,試著去分析它備受親睞的因素,複製其成功模式,增加未來產出好文的機率。

⚠️ 善用數據報告,檢討失敗,分析成功。


■ 系列連載

具有「連載」性質的都算,省去絞盡腦汁發想主題的時間。彼此串連,文章之間有前呼後應、互相照應的好處。

但凡事有一好沒兩好,系列文最怕主題過於冷僻(小眾),或是日子一久讀者也膩了,該如何保持新鮮感?是行文者理當戒慎恐懼的,不禁擔心起 #國富論週記 哩!

⚠️ 有利有弊,保持鮮度。


■ 社區投稿

社區活動好似校園時光裡,課堂上的作文,它讓你開始思索平素不曾想過的議題(問題)。可先參考別人的作品,看看他們怎樣詮釋,或許會激發出新的點子喔!

我喜歡觀察每個社區活動的宗旨和規則,看看有沒有什麼「好玩的」,然後挪為己用。

以我這次舉辦的 社區活動|我的懷舊珍藏[4] 為例,在個人獎中採用「訪客瀏覽次數」一決勝負,是希望添具一道誘因,讓用戶們想把文章向站外推廣,目標受眾(Target Audience, TA)不再侷限於站內市民。

雖然不能參加個人獎(因為擔任審查),但我假裝自己有資格,目前 文章 擴散的還不錯。

來源:徐懷鈺Yuki 愛鈺家族後援會

喔對了,這應該不用說了齁!參加社區活動有機會獲得 LikeCoins 獎金,何樂而不為?

⚠️ 逛逛社區活動,從中找點子,也找樂子。

最後,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上車 🚗 老司機帶你飛 👉 支持拍手去


謝謝各位看到這邊,隨喜附上我的〔Facebook 專頁〕、〔Mastodon 專頁〕、〔讚賞公民 2.0〕以及〔圍爐〕連結,歡迎支持鼓勵 ❤️。

🌱 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penfarming
🌱 象特市 👉 https://liker.social/@Penfarning
🌱 筆耕不輟,定期灌溉 👉 https://liker.land/leo7283/civic
🌱 紅泥小火爐 👉 https://matters.news/~penfarming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閱讀筆耕從 2020 年 8 月開始寫字 https://linktr.ee/penfarming 金融職人|文案編輯|雜食性閱讀者|Heptabase 愛用者 🌐 區塊鏈教育平台【鏈習生】團隊成員 🗞️ 電子報【創作者經濟IMO】主編 👤 臉書專頁【閱讀筆耕】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創作者經濟 IMO 📣 週報 #76|AI 沒幹掉編輯,反而養活了一票人

閱讀筆耕|幣安交易所 3大「白吃的午餐」超級比一比

卡片盒筆記 ze5 |數位化文獻筆記要怎麼寫?節錄評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