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中文写作者的迷思

Aaryn阿润
·
·
IPFS
出国留学的,英语没学好,中文慢慢也不咋行了。

来到澳洲一年零四个月之后,我发现自己的中文水平真的下降了。留子圈里流传着一则调侃,出国留学的,英语没学好,中文慢慢也不咋行了。起初我还不信,毕竟我跟阿米都是中国人,每天要说很多中国话,直到那次,我想告诉她我要用电饭煲煮米饭,但死活想不起来“电饭煲”,最后只能用最先想到的“rice cooker”代替时,我才意识到,无论是否情愿,生活在异国的人,自己所熟知的本国语言多多少少总要受到些折损。

类似这样的时刻还有很多,比如我想说“跟对方谈一谈”,但我脱口而出的却是“我要跟他negotiate一下”;我想说“说不通”,但我说的是“这不太make sense”;我想说“中秋节”,但我最先想到的是“Mooncake Festival”。此外,我还会习惯性地中英混杂,比如“我要check一下我的schedule”。

我终于承认那句调侃不无道理。跟当地人交流时,在脑子里做中译英,因为水平太差而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就算了,怎么原本地道的中文也开始受到英文的影响?比如中国朋友跟我说了一件我之前不知道的事情,我大脑的第一反应是回对方一句“Good to know”,到了嘴边却又被我硬生生翻译成“我很高兴知道这件事”。谁会这样说话呢?一般都会说“长见识啦!”

如果说这些影响还没那么深刻,更多停留在语言习惯层面上,但作为一个对文字敏感的写作者而言,还有更可怕的事情,我发现自己的中文表达更碎片化和口语化了,以往在我脑子里列队整齐,随时等待调遣的文字,此刻像是失去了将军的散兵游勇,怎么都凑不成一句让我满意的话。再仔细一看,怎么这些散兵里还混进来一些不知底细的国外面孔?比如我在写下这句比喻时,纠结了许久用词和语法结构,最开始想到的句子是“我脑子里有一些漂亮的词汇等着我,但它们像蚂蚁一样乱爬”,典型的英语表达习惯。

也许是因为我的英语真的太差了,目前还不能融会贯通这两种语言体系,因此这两种语言在我脑子里打架,常常让我不知该怎样使用本来的语言。

写课程作业时,我不会直接用英文写作,而是先写中文段落然后再用翻译。但中英文的语法结构有很大差异,比如英文习惯用主动句式,而中文习惯用被动句式,为了使译文更符合英语世界的风格,我会故意将中文改得面目全非以适应翻译器,比如改被动为主动,写一些结构不完整的病句等等。这种做法无疑伤害了我的中文写作,让我无法得心应手地书写中文。

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我告诉自己,我要更经常地进行中文阅读和写作练习,以对抗英语语言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我还要逐步摆脱对翻译器的依赖,让自己更习惯英语表达。也许有朝一日我能熟练运用两种语言,英语还能成为我中文写作的养料呢!

Hopefully. Who knows?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Aaryn阿润生活观察家,成长中的写作者。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