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樹命途 1 |颱風暴雨後移除 7,200 棵樹 追蹤「有救」塌樹「不獲救」

香港紀事
·
·
IPFS
·
九月初超強颱風蘇拉襲港,之後再迎來世紀暴雨。發展局表示,有 14,500 棵樹受影響,蘇拉後移除了 6,000 棵塌樹或危樹,暴雨後則再移除約 1,200 棵。颱風小犬襲港後,移除約 760 棵塌樹或危樹。九月四日蘇拉過後,《集誌社》記者在中文大學、彩虹坪石邨、大埔廣福邨、大埔海濱公園,四個地點,追蹤了五棵塌樹的情況。

原文刊載於集誌社

文|廖俊升
攝影|陳朗熹

上月超強颱風蘇拉和世紀暴雨後,政府移除 7,200 棵樹。塌樹能否「獲救」,抑或只有被砍直送堆填區?《集誌社》以系列報道,探討塌樹生死命途。

彩虹坪石邨油油綠蔭,一棵陪伴街坊數十載的細葉榕樹,抵過颱風山竹、天鴿,敵不過蘇拉倒下,專家認為「可救活」,在邨內「躺平」11日後終被移除。它非個別例子,《集誌社》上月共追蹤五棵塌樹,四棵由政府部門管理、專家認為「有救」,最終無一「獲救」;另一棵位於中文大學的樹,則化身教材「重生」。

經歷過 2018 年山竹大量塌樹一役,五年後蘇拉「襲樹」,環保署指共接收 1,800 公噸塌樹,八成半會被送往堆填區,料只有 270 公噸適合回收。學者認為政府應成立「救樹隊」盡力扶直「有救」的塌樹;有樹藝師則認為,救樹或耗費數以百萬元,難全數拯救。現行機制下,誰主救樹與殺樹?

風雨後砍 7,960 棵樹 《集誌社》追蹤五塌樹無一倖免

九月初超強颱風蘇拉襲港,之後再迎來世紀暴雨。發展局表示,有 14,500 棵樹受影響,蘇拉後移除了 6,000 棵塌樹或危樹,暴雨後則再移除約 1,200 棵。颱風小犬襲港後,移除約 760 棵塌樹或危樹。

九月四日蘇拉過後,《集誌社》記者在中文大學、彩虹坪石邨、大埔廣福邨、大埔海濱公園,四個地點,追蹤了五棵塌樹的情況。五棵塌樹分別由中大、房屋署、康文署管理;最終在倒塌半個月內被砍掉移除,無一被扶直生長。

記者在風雨後追蹤了五棵塌樹的,它們最終全被砍掉移除,無一被扶直生長。

中大相思化「樹老師」重生

五棵被砍除的塌樹中,只有中大的一棵相思樹,獲賦予「第二生命」。

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景點」合一亭附近、通往志文宿舍路上,一棵台灣相思倒塌,擋住一段行人路。倒下的相思壓向對面樹圃,旁邊一棵由竹支撐、斜生的幼細櫻花樹、險些被塌相思壓中。

九月中,大樹被移走,地上只剩鬆脫的磚塊,伴隨樹穴。中大表示,樹根嚴重損壞,不能支撐樹身需移除。部分樹幹已交中大藝術系使用,處理後會成為學生雕塑課備用材料。大學指藝術系設有木材庫存,供學生於雕塑課使用;校園如有塌樹或需砍伐樹木,藝術系會盡量接收,封蠟後置於通風地方至少一年,待收乾水分後,供同學創作雕塑。

回收後的木材,會供中文大學藝術系雕塑課使用。(資料圖片,由中大藝術系學生提供)

坪石邨榕樹成追憶

塌樹「重生」並非必然。坪石邨有一棵細葉榕,長在公園涼亭旁邊;數十年來,街坊在樹蔭下聊天。年逾八旬、家在坪石邨的蔡先生,廿多年前搬入屋邨。他猶記得,搬來時大樹已長高;自己每天都坐在涼亭,在榕樹下聽歌、跟街坊談天說地。

上月初,這棵榕樹不敵蘇拉倒下,老街坊如失友伴。結伴多年的「街坊樹」倒,再到涼亭休息、聽歌的蔡先生總覺不習慣,「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老人家喺榕樹下傾偈都會開心啲」。他嘆惜,但深明難敵大自然,只盼塌樹能救則救,因再種一棵新樹,感覺已不一樣。

陪伴數十載的榕樹倒下,街坊不捨。

歷蘇拉、黑雨塌樹專家評「有救」 房署:嚴重受損須移除

《集誌社》記者在 9 月 4 日起跟進這棵塌樹命途,香港教育大學地理及環境科學研究講座教授詹志勇看過相片後,評估塌樹有足夠的根、連接被土壤包裹,若快速扶直支撐及澆水,有望生存。大榕樹之後再歷世紀暴雨,一直留在原地,根部變化不大;到 13 日,有房屋署外判人員量度樹底大小,詹志勇看過當日相片,仍指該樹「有得救」,但翌日塌樹便遭工人以電鋸「肢解」移除。

坪石邨細葉榕在邨內「躺平」11日後,終被砍掉移除,去向未明。

同樣屬房屋署管理的大埔廣福邨,另一棵塌樹同被詹志勇評估為有「存活機會」。它的命途,跟坪石邨塌樹一樣;在颱風倒塌後,同遭砍伐移除。

《集誌社》九月上旬,兩度以電郵及電話向房屋署查詢,在 9 月 26 日獲回覆指,在坪石邨和廣福邨,分別有一棵細葉榕樹被強風連根拔起並倒塌,經樹木護養承辦商檢查後,確認塌樹根部嚴重受損,基於公眾安全考慮移除兩樹,未有交代移除塌樹的去向,又指日後會在該位置重新種植合適樹木。

大埔廣福邨內一細葉榕同被詹志勇評為「有救」,最後被移除,同樣去向未明。

大埔海濱兩相思 康文署:無法扶直、移除送回收

至於位處大埔海濱公園的一棵耳果相思,以及一棵大葉相思,它們植根於公園興建之時,距今 25 年。《集誌社》在 9 月 4 日紀錄了它們被蘇拉「連根拔起」,直至 9 月13日,兩塌樹仍在公園,同被詹志勇評為根部完整、有存活機會,但之後同遭移除。

康文署回覆查詢表示,該兩棵塌樹根部嚴重受損,不可能繼續生長故被移除。署方又指,會按機制評估、盡量原址扶直,如無其他方案及考慮公眾安全,才會移除塌樹。署方一般會把塌樹樹幹與枝條,送往 Y•Park [林•區] 中央回收及再造,其餘塌樹廢物或受感染及被蟲蛀的樹木,則會運送至堆填區。

康文署指,大埔海濱公園兩棵相思被移除後,一般會被送往 Y•Park 中央回收及再造。

四塌樹被指樹根受損 與專家判斷有異

位於坪石邨、大埔廣福邨和海濱公園的四棵塌樹,被兩個政府部門評為樹根受損,終被移除,有關評估與「樹博士」詹志勇的大相徑庭。詹志勇按《集誌社》拍攝的相片分析,一直認為該四棵樹根部完整,只要在倒塌後持續灌溉、防止枯死,盡快於一周內扶直,便有存活機會;而扶直塌樹之後,樹木要被當作病人照料,長期由支架支撐。

有救樹不獲救 詹志勇悲憤

然而半個月內,四棵塌樹全遭移除。詹志勇感悲憤,質疑政府未曾考慮救樹、沒有救樹機制,形容當局對待樹木如對燈柱。「唔可以話我種番棵就得,代替唔到。因為你種返棵,係將來嘅人享用。你點樣補救而家嗰啲人嘅失落呢?」他認為,風暴頻繁、塌樹持續,香港老樹將所剩無幾,故當局應成立由專業人員組成的救樹隊,配備器材,統一跟進風災塌樹。

詹志勇認為除了生態價值外,「樹同人有不解之緣」,一棵大樹代表了背後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物競天擇,大樹不敵自然災害,救樹是否有其必要?「樹同人有不解之緣」,詹志勇指,樹在不少人心中佔重要位置,一些新界傳統習俗中,長者更會把子女跟老樹上契。他說,養成一棵大樹經長年累月、養成了歷史和文化價值,樹甚至跟社會連結、與人類建立感情,當樹木有生存機會,便應該被救活。

樹藝師:扶直手尾長 或需數百萬元

有樹藝師則對救樹有保留。發展局樹藝及園藝業發展諮詢委員會成員、樹藝師王卓粵表示,如大樹已連根拔起,即使根部看起來完整,很多根已斷裂,就算扶直救起也有很多傷口。

他解釋扶直樹木並非不可行,但「手尾長」:樹木需時間才能穩固生長,要經常修剪以防「頭重尾輕」,需工程師計算和設計大型鐵器,長期支撐樹木。他指救一棵樹或花費數百萬元,須思考是否值得,「好多棵塌樹都係咁嘅話,邊有資源去做呢?」

樹藝師王卓粵指出,扶直一棵塌樹「手尾長」,或耗費百萬,社會須思考是否有資源去做。

王卓粵說,每棵塌樹都會由樹藝師檢查能否生存,但只有古樹名木才會被詳細檢查,其他樹木則作簡單檢視,「如果見到瞓低晒,我諗應該都冇乜機會扶返正。」一般而言,如樹藝師判斷無生存機會的樹木,便會遭移除。

哪些樹值得救? 樹藝師:「決定權在政府

塌樹如有生存機會,又如何判斷是否值得救?王說,政府並無清晰指引,會把風後塌樹視為一般樹木;至於社會有感情的樹木、則會進行風險分析,「如果畀人郁就有好多人會有noise,或者被投訴和抗議,政府會做一個 analysis。」樹藝師作出專業判斷後,最後仍是由政府決定是否保留樹木;若保留,樹藝師便設法緩減塌樹危險。

王解釋塌樹由樹藝師檢查能否生存,只有古樹名木會被詳細檢查,一般樹木則作簡單檢視。「瞓低晒應該冇乜機會扶返正。」

翻查《樹木風險評估及管理安排指引》,針對樹木風險,當局現設三級管理措施。其中「死樹或患褐根病」屬黑色級別,會在確認四周內移除;古樹或石牆樹等,如患褐根病或嚴重健康問題,需作風險評估和緩解措施;在有限地點或不穩地基上生長,而樹幹粗大樹木,需作風險評估和緩減措施。政府會在風災前進行風險評估,採取風險緩減措施。

而《成齡樹的管理指引》則列出樹木護養的緩解措施,如局部移除腐木、改良土壤、設樹木支撐等等,減低塌樹風險,但並沒針對塌樹的補救措施。該指引指出,移除樹木是最後選擇,除非已無其他切實可行的方法治療樹木,或沒法把塌樹風險降至可接受的程度,否則不應移除樹木。

根據《樹木風險評估及管理安排指引》,當局現設三級管理措施針對樹木風險。

發展局:移除約 6,000 樹、穩固約 1,600 樹

現行指引針對管理、紓解樹木倒塌風險,政府有沒有清晰的救樹機制?發展局回覆指,一般較大型樹木,如於極端情況下倒塌,因主要樹根已斷裂、其存活機會很低,基於安全考慮需移除。樹木管理部門於特別巡查時,會於切實可行的情況下,扶直及穩固已傾斜樹木,在安全情況下盡量保留樹木。

在九月份的風災和雨災後,只有小部分受影響樹木獲「穩固」。發展局指蘇拉襲港後,移除約 6,000 塌樹危樹、穩固約 1,600 棵不穩樹木、修剪約 6,900 棵樹木懸吊斷枝;暴雨後則移除了 1,200 塌樹危樹,穩固或修剪了約 1,200 棵樹。颱風小犬後,移除約 760 棵塌樹或危樹、穩固及修剪約 930 棵樹木。

現時有關樹木指引以風險管理為本,未有清晰救樹指引;九月份風災和雨災後,本港共移除 7,200 棵樹。

八成半塌樹送堆填區

被移除的塌樹有何下場?環保署指,蘇拉襲港後,臨時塌樹廢物收集區共接收約 1,800 公噸塌樹廢物,大部分是小樹枝、細枝和樹葉,約 270 公噸適合回收,其餘在堆填區棄置。換言之,有八成半、即 1,530 公噸塌樹廢物被棄置堆填區。被移除的塌樹,是否難逃被送往堆填區的命運?香港有何塌樹回收政策?樹木專家認為如何處理塌樹,已屬善後工作,核心問題仍是香港植樹和管理樹木漏弊,以致塌樹連連。《集誌社》再報道塌樹成因、以及塌樹回收方案。

集誌社官網
集誌社Facebook
集誌社Podcast
集誌社Instagram
集誌社Patreon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香港紀事轉載各平台書寫香港紀事的文章及報導,包括社會時事、社區故事、文化歷史等。目前轉載平台包括「集誌社」和「法庭線」,並已獲授權,名單將繼續更新。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東北收地|古洞北村民批安置資格被 DQ 發展局:逾一成不符安置、補償

古洞.醬園|天然生曬 老牌醬園去與留 悅和覓地遇搬廠阻滯 發展局:一直保持聯絡

南韓戒嚴|尹錫悅六小時內由宣佈戒嚴到解除 戒嚴一夜,發生了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