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現代攝影之父張照堂離世 享壽81歲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
·
·
IPFS
·
張照堂生於1943年,於1958年就讀臺北市立成功高中時參加攝影社,隨同臺灣紀實攝影先驅鄭桑溪學習。1961年入讀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吸收現代文學、存在主義哲學與超現實主義藝術思潮,並開始以攝影作品表現迷惘、抑鬱的實驗影像作品。1965年,22歲的他便與鄭桑溪共同舉辦「現代攝影雙人展」,主題表現形式與影像內容衝擊當時主流的沙龍攝影風格,引起攝影界爭議與注目。

原文刊載於虛詞・無形

文|虛詞編輯部

被譽為「臺灣現代攝影之父」張照堂的家屬,今日(3日)透過影像文化獨立刊物《Voices of Photography》宣布,張照堂於2日晚上11時於臺北逝世,享壽81歲。

張照堂生於1943年,於1958年就讀臺北市立成功高中時參加攝影社,隨同臺灣紀實攝影先驅鄭桑溪學習。1961年入讀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吸收現代文學、存在主義哲學與超現實主義藝術思潮,並開始以攝影作品表現迷惘、抑鬱的實驗影像作品。1965年,22歲的他便與鄭桑溪共同舉辦「現代攝影雙人展」,主題表現形式與影像內容衝擊當時主流的沙龍攝影風格,引起攝影界爭議與注目。

後來臺灣的現代藝術進入前衛實驗年代,畢業以後的張照堂參與《幼獅文藝》的「現代詩展」,以洛夫詩作〈石室之死亡〉第一章為主題發表攝影裝置作品,為臺灣最早的觀念藝術作品之一。同一時期,他以8mm實驗影片《日記》參與《劇場》季刊於1967年舉辦的實驗短片展,並以多媒材及現成物方式製作《生日快樂》及《未完成》等前衛藝術作品,參與1967年舉行的「不定型」展;1969年參與「現代攝影九人展」,1974年舉辦「攝影告別展」,向年輕時代較為灰色抑鬱的攝影方向告別。

張照堂代表性的展覽散見於國際,其作品典藏單位包括東京都寫真美術館、福岡亞洲美術館、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香港M+視覺文化博物館等機構。2013年,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行《歲月/照堂:1959-2013影像展》,為張照堂創作生涯首次大型個展,展出自1959年的400餘件攝影作品、紀錄片與電視影片,重現張照堂曾經深具實驗性的裝置作品。

1968年,張照堂進入中視新聞擔任攝影記者,參與《新聞集錦》製作,試圖將鄉土風情、民間習俗與西方音樂結合;與作家黃春明合作的〈大甲媽祖回娘家〉(1974)被認為是臺灣紀錄片的經典。1980年,他以《古厝》與《王船祭典》兩部紀錄片,分別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攝影與金鐘獎最佳攝影與剪接獎。擔任三台聯播紀錄片系列節目《美不勝收》與《映象之旅》的編導攝影工作時,其中的「礦之旅」一集於1982年獲得金鐘獎最佳教育文化節目獎。1990年代,他又擔任紀錄片節目製作人,先後任職於公共電視台籌備委員會(公視籌委會)及超級電視台(超視),主持不同紀錄片系列節目。

張照堂多次參與電影攝影,如《實驗002》(1967)、《殺夫》(1984)、《唐朝綺麗男》(1988)。他亦參與1987年臺灣新浪潮電影運動,連署「臺灣新電影宣言」,支持「另一種電影」的發展空間,其實驗紀錄片《王船祭典》與《逆旅與幻象》堪稱先驅。

香港導演唐書璇曾於1974年邀請他為電影《再見中國》掌鏡,該片描述中國文革時期四位年輕人偷渡到香港的故事,部分場景於臺灣搭景秘密拍攝,為影史上首部直接處理文革的華語電影。

張照堂亦身任學者與教育工作,1997年起任教於國立台南藝術學院音像紀錄研究所,並曾擔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媒體中心主任、音像藝術學院院長。他並曾於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與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等地兼任教職,講授紀錄片與攝影創作等相關課程,後為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榮譽教授。

他亦彙整編輯、促成出版的臺灣攝影相關書籍。其中1988年出版《影像的追尋:臺灣攝影家寫實風貌》,系統性地介紹、評析鄧南光、林壽鎰、張才、黃季瀛等三十餘位前輩攝影家,建立起臺灣寫實攝影的歷史系譜。而《臺灣攝影家群象》系列叢書,則仿效法國Photo Poche攝影書格式,介紹臺灣不同世代的攝影者,內容涵蓋鄧南光、鄭桑溪、李鳴鵰、林權助、高重黎、吳忠維、周慶輝等人。

張照堂獲獎無數,1999年獲得文建會第三屆國家文藝獎美術類,2011年獲頒象徵國家最高文化榮譽獎項的第三十屆行政院文化獎,為臺灣唯一獲得此兩項殊榮的攝影家;2015年獲頒日本相模原市總合寫真祭「フォトシティさがみはら」的亞洲寫真賞榮銜;2022年張照堂獲得第59屆金馬獎的「終身成就獎」,為紀錄片暨實驗電影界首位獲此殊榮的影像工作者。

今年,張照堂獲頒第14屆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傑出貢獻獎」,以表彰其對臺灣紀錄片深遠、全面的影響,其重要性不單只是作品,更包含紀錄片文化的推動、人才培育,以及開疆闢土建立的紀錄片美學系譜。

虛詞・無形網站
虛詞・無形Facebook
虛詞・無形YouTube
虛詞・無形Patreon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虛無中誕生︰探索文學邊界。香港文學館經營網上發表平台「虛詞」、實體紙本月刊《無形》。 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由一群香港作家及學者組成,並設立香港文學生活館。常與大學、藝術單位合作,策劃各種文藝活動及展覽。 linktr.ee/houseofhklit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7-Eleven便利店陸續取消店內的雜誌架 紙媒在新時代下如何生存?

溫柔而硬頸地活著並註視著——《少年來了》書評

暌違7年 村上春樹長編新作《城與不確定的牆》繁體中文版即將出版 由「村上御用譯者」賴明珠操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