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社會學》導讀・你真的理解「去中心化」嗎?

閱讀筆耕
·
(修改过)
·
IPFS
·
⋯⋯因此「去中心化」的精髓是架構、管治的去中心,這叫無大台⋯⋯最後竟可收束到「中心化」的邏輯,稱作共識。

作者:高重建
出版社:天窗出版社有限公司

《區塊鏈社會學》
讀資料就像觀星,看到的永遠是一段時間之前的情況,在你看的那一刻,世界肯定不一樣了⋯⋯。

上次開卷觀《區塊鏈社會學》這顆星星,是一年多前的事。很開心趁著這次 讀書會 活動,重新溫習,習而時學之,之於 2022 年的新體悟。



■ 金錢性、價值、信任

書中引用一位美國經濟研究員提出的觀點,是這次「二刷」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而且拿來開展本書上半場的內容還挺適合。他如此說道:

金錢較適合用作形容詞而非名詞(Money is best described as an adjective, not a noun)。

換言之,能夠同時滿足 ①價值釐定、價值儲存、價值交換三種功能的「玩意」就具備了金錢的性質,是謂金錢性,作為形容詞用

這個「玩意」可不是阿貓阿狗都可以擔當,必須要有信任作為基礎——才能實現上述 ①②③ 功能——可能是有軍隊、政權撐腰的「法定貨幣」,由 大台 來主導;也可能是以密碼學為基礎,由 無大台 而不可篡改的區塊鏈背書,所發行的「數位通證」(token)。

以上我們聊到了金錢性、價值、信任。

具有金錢性的兩大「玩意」是貨幣/通證,貨幣/通證用來計算價格,價格的作用是反映價值,價值背後是信任關係⋯⋯再由區塊鏈(blockchain)串起這一系列元素,成了書裡第一至三章的主要論述。

說到區塊鏈,不得不亮出「去中心化」這個名詞。



■ 你真的理解「去中心化」嗎?

另一件因爲「溫故」而重新釐清的點,是大家琅琅上口的「去中心化」(decentrlization)。

作者 @高重建 要讀者特別留意,大家都說「去中心化」,可是每個人說的都不太ㄧ樣,它被詮釋成各種意思(這現象和「情緒勒索」一詞好像,哈哈),引起各種誤會。

讓我們一起探究「去中心化」的真義。如此一來,在社群上的討論才有交集,也不會高談闊論了半天,最後落個貽笑大方。

┌───────────────┐
✍️ 筆記|何謂去中心化?與常見迷思
└───────────────┘

根據以太坊創辦人布特林(Vitalik Buterin)於 2017 年的 The Meaning of Decentralization 一文,將「去中心化」拆解成三個維度:

架構(多點)。
管治(分權)。
邏輯(得出不同結論)。

援引書中解說,撥雲見日,解答長久以來我的兩個困惑:

1・去中心化就是分散式儲存?

很多人會有錯覺,誤以為分布愈廣就愈去中心,但系統的去中心程度是多點與分權的乘積。

例如 Facebook 的伺服器是分散式儲存(多點 ⭕️),可以避免因為單點故障而拖垮全體,但如果它的總部(分權 ❌)下達一個錯誤的指令,即使伺服器遍佈全球,都會一起出包。

2・去中心化就是放牛吃草,無拘無束?

假如去中心化指的是架構、管治、邏輯三方面都去中心,那無疑是一盤散沙,沒有討論的意義。

區塊鏈之所以帶來革命性改變,正是因為能在多點和分權管理下,依賴 協議(protocol)機制,得到中心化的邏輯。



■ 後記:有生於無

因此「去中心化」的精髓是架構、管治的去中心(多點、分權),這叫 無大台⋯⋯最後竟可收束到「中心化」的邏輯,稱作共識。

無大台,卻有共識。

無信任(毋須存在信任基礎),卻能合作。

去中心化,卻得到中心化的邏輯。

這些特性,可落地應用到一個社群(媒體)、一個組織(公司)、甚至是一個共和國的概念,也是書本裡下半場要討論的社會學部分。



閱讀筆耕的簽名檔
🌱 加入中書神經系統圍爐 👇
專題 #寫作的反思 與 #爐內真心話 連載中。
🌱 我在其它平台出沒 👇
FacbookTwitterLiker SocialMattersMediumvocus 】
🌱 我的教學文與邀請連結 👇
≣ 註冊 noise.cash一起成為「噪咖」體驗社交金融
≣ 註冊 Presearch |一舉三得的 search to earn 使用心得
≣ 註冊 MEXC抹茶交易所走跳,兌現 OSMO 與擼羊毛
≣ 註冊 Potato從 Potato Media 學到三件事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閱讀筆耕從 2020 年 8 月開始寫字 https://linktr.ee/penfarming 金融職人|文案編輯|雜食性閱讀者|Heptabase 愛用者 🌐 區塊鏈教育平台【鏈習生】團隊成員 🗞️ 電子報【創作者經濟IMO】主編 👤 臉書專頁【閱讀筆耕】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創作者經濟 IMO 📣 週報 #76|AI 沒幹掉編輯,反而養活了一票人

閱讀筆耕|幣安交易所 3大「白吃的午餐」超級比一比

卡片盒筆記 ze5 |數位化文獻筆記要怎麼寫?節錄評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