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情侶放下一切出走看世界,浪漫嗎?
我想很多人都跟我一樣,有這樣的念頭閃過。
就算年輕的時候去過打工假期,在國外職場上打拼十餘年過後,工作中有成長有意義,日本的生活寫意,久不久可以去一個旅行放鬆自己。
但是,在狹窄的生活模式中,依然感到悶縊。
世界這麼大,我怎能滿足於自己的舒適圈?
理性的那一面會很快跳出來防衛——跳出舒適圈,追求生命的意義,有很多方向啊。
出走有太多東西要放棄,心想有一天總會有這個機會。但這是一個好像很理性,卻毫無根據的邏輯。
然而,一本書讓我用一個全新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設計。
這本書叫作「別把你的錢留到死」(Die with Zero)。
Die with Zero: https://dwzero.com/index_cn.html
從標題已經覺得,跟總是想留着很多資產備用的華人思想很不同吧。
這本書是在分享理想人生的財務思維怎樣應用在人生設計上,雖然未必每樣細節都令我同意,重要的是用一個新的角度讓我反思。
去面對真正的內心需求,去面對自己的人生,包括那些看似不屬於我的「夢想」。
對,總不能一直「有一天」,而是「那一天」!
我重新審視我在30代裏想完成的事,想要更加的突破自己,組織家庭,貢獻社會,也想去看看世界的另一端,給自己一個只有現在才會做的冒險旅程和見識。這跟40代50代60代的時候,想去的旅行又會不一樣。
我跟伴侶一起反思,一起計畫的結論,因為有很多其他想要達成的目標,所以更需要早一點的去。難得一次的人生在世,為什麼要妥協呢?好好計畫,以自己可以應付的範圍一步步執行就行了。
原來出走可以是很理性的!(理性,卻又很浪漫吧?)
計畫上是做到了「忠於自己」,可是易說難做。
因為有去旅行的目標,這兩年就算生活節儉也覺得比以往充實,工作和社交生活上也更加珍惜。然而,真的要決定什麼時候走的時候,一點都不容易。
一開始有這個念頭時,世界還是處於Lockdown狀態,決定再多存一點錢。
過了一年多,經濟狀況不好,我們的日本円存款又越來越貶值,一切不利於全職海外旅行。
工作上,我也因為轉到想做的崗位,想盡量做久一點。
好像永遠都不會存夠錢,日本円什麼時候才會回升,工作要做到什麼地步才能感到滿足?
只要我想做的話,可以想出一百個理由;不想做的話,也可以想出一百個理由。
不停反思這些決策點,真的有差嗎?不然為了不重要的想法,或者純粹是膽怯的心理,想執行的事情永遠都未能執行。
放下礙事的完美主義,我們也不等到日本円回升的一天,兩個人大概有550萬円的流動資金就決定出發了。
大大小小的內心掙扎以年計,但是我們終於做到了!
旅行開始後,心態上也有不少的改變和想像之外的心情。下次再分享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