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靚蕾教大家的親子課

射手媽咪婷婷
·
·
IPFS
·
我看到了一位母親對於孩子人格養成的成熟智慧。

之前已經很多人講過了關於李靚蕾前面幾篇的聲明寫得多好,但我昨天看到了最新的一篇聲明,忍不住拍手叫好,除了文筆好不需多談之外,她不僅傳遞了新女性的觀念,並且導正了許多人對於親子教養的誤解,我認為對社會大眾很有教育意義,也佩服她勇於挑戰許多人的刻板印象。

「道歉很重要嗎?為什麼要為了道歉而讓事情演變到今天的這個地步」是的,道歉很重要,因為人如果沒有辦法承認自己的錯誤,一直把自己的錯誤歸咎於他人,就不會願意悔改,也不會願意改正。

或許很多人沒有面臨過被嚴重抹黑、詆毀、污衊的經驗,也會認為給人留顏面比自己受到委屈還重要,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想法,當自己的名譽及自尊被踐踏,我們卻還要為了顧及對方的感受而不敢提出嚴正的抗議,其實這代表了你不夠愛自己,也容易不斷讓他人越界,唯有讓犯錯的人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及他必須認真正視這件事才有對話的空間。

孩子需要的不是完美的父母,孩子需要的是誠實可信賴且遇到問題能夠勇敢面對且改正的父母。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也沒有不會犯錯的人。如果父母偽裝完美,孩子就也會以為自己的不完美是個缺陷。

很多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時常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更不願意道歉,只因為自己是「父母」這個角色而面子拉不下來,甚至被指出錯誤的時候還會惱羞成怒嚴正駁斥,其實這都是錯誤示範,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及面對錯誤會讓孩子覺得犯錯不是天崩地裂的事情,也會願意把自己犯的錯誠實告知父母,因為他知道犯錯並不可恥也不會遭受父母鄙夷的眼光,我覺得這一點對孩子的人格養成是非常重要的。

我希望為孩子爭取到的是一個健全的家庭。我不認同我應該要為了對孩子隱瞞父親的過錯而讓他繼續傷害自己,傷害別人,和剝奪他改正重生的機會。比事業和形象更重要的是他的身心健康和孩子們能有身心健康的父親。在這個重生的路上,我會提供他所有的支持和協助,也希望他改正以後,大家也能繼續支持他。希望我們的經歷,能成為孩子們的借鏡,讓孩子們能相信人,都會犯錯,只要能勇敢的面對自己的錯誤,無論遇到什麼樣的低谷都還是能夠有韌性的透過自身的努力而重生。

我認為李靚蕾已經預先想到了以後孩子們面對父親的行為及病況會產生的質疑,倘若自己的母親明知道父親有這麼嚴重的問題卻選擇隱忍,難道他們不會認為母親是幫兇嗎?相信孩子肯定會希望擁有健康身心的父母,即便他們已經沒有婚姻關係。李靚蕾大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選擇催眠自己這一切只是因為丈夫病了,但孩子慢慢會長大,也會慢慢發現母親任由父親摧毀自己的自尊,難道孩子只會對母親感到同情而已嗎?會不會也覺得母親很懦弱,甚至也會懷疑母親是否有足夠的能力保護自己?更有可能是怪罪於母親的放任而讓父親的病況越來越嚴重,所以勇敢坦誠面對並表明協助前夫重生是很有智慧的選擇。

關於房子的“贈與“我是不會接受的,所以,你們也不用再拿這件事來曲解我的用意,從頭到尾就不是為了要錢也不是為了報復。我相信司法,所以我和孩子們法律上理應擁有的合理財產分配,相信會透過司法有公平的結果。

我覺得李靚蕾非常聰明,她的訴求就是要求法律上合理的財產分配,也就是她並不接受隨意的敷衍搪塞,很多人說她就是愛錢,我想說的是一個女人為家庭的付出為何在離婚時不值得分到任何報酬?這報酬不僅是在家裡的貢獻,也包含了因為得以有女人在家裡照料才能讓男人無後顧之憂在外賺到更多的錢,理應是一個家庭分工的概念,而不是女人只值得拿到家用跟孩子的教育費而已,這次的事件必須要讓大眾把女人「要錢」的負面想法給拋棄,取而代之的是「合理的財產分配」

最後,我想說的是許多人都會說把這些家醜拿出來說會讓小孩以後被霸凌,大家仔細思考一下,為什麼小孩被霸凌而該被檢討的人是一個被霸凌又受盡委屈的母親?怎麼不是去檢討霸凌的人呢?很多本末倒置的想法會混肴大家的邏輯思考,也因此會影響做事的判斷能力,更糟的是會讓原本應該替自己發聲的受害人因而選擇繼續隱忍而造成無止盡的悲劇。

我只能說當一個女人成為了母親,她所想到的並不單純只為了自己,更多的是自己的孩子以後會成為什麼模樣?為了使他們擁有健全的人格,我們傾盡全力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射手媽咪婷婷射手座,全職媽咪/斜槓寫作者/新性感雜誌共同創辦人 喜愛音樂、電影,更熱愛閱讀,資訊焦慮症患者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83298701145 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5d4b0ef1fd89780001fc7e91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愛上學習的前提必須要有充分的放鬆與休息

《私立探險家學園1:開始之島》《私立探險家學園2:在成為女巫之前》入園套組

吳淡如《這一生值得好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