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品讀癮】重現消失的昭和三〇年代風景──《遇見老東京》

蔡凱西
·
·
IPFS
·

你想遇見什麼樣的東京?

東京的「新名所」可說是源源不絕,對遊客而言,每隔一陣子造訪東京,多少能感覺到這個城市不斷地在變化。而充滿著下町風情的淺草、上野、都電荒川沿線等處,則又能接觸到最貼近日常生活的朝市、商店街,以及隱身於住宅間巷弄間的寺社舊跡、老建物改造的文青咖啡館、古本屋等建築,勾勒出城市的模樣。

除了下町散策之外,搭上綠色的地鐵千代田線,遠離人擠人的窘迫與行人快步前行的節奏,在乃木坂下車,來個港區散步之旅,也能看見不同的都區風貌。

走進與車站直結的國立新美術館觀展,或沿著坂道參拜乃木神社,造訪日治時代總督乃木希典的故居,也可以順道晃進不遠處的青山靈園,眼尖的話或能尋訪到後藤新平、上野英三郎和忠犬小八的墓所。

《遇見老東京》(いまむかし東京町歩き)的作者川本三郎,曾經以自己當年作為記者,親身經歷 1960 年代風起雲湧的學生運動、安保鬥爭等抗爭為背景,寫下《我愛過的那個時代》(マイ・バック・ページ)一書。

由於中譯本的發行,與同名電影在臺上映,加上近年臺灣經過大小社運與陳情抗議活動,在此共鳴之下,獲得各界不少討論。1998 年出版的這本《遇見老東京》,曾在中文版發行之際邀請作者訪臺,談論東京下町散步的相關話題,同樣受到矚目。

與多數有關「東京論」或「東京觀察」的書籍較為不同,川本三郎筆下所謂的「老東京」,大多為 1950 至 60 年代,也就是戰後重建至高度經濟成長的過程中,經歷全盛時期的設施與地點。

首先作者從出生、成長的澀谷區開始談起,細數當時東京都區內的 94 處地域、建物、商店街、映畫館、劇場、車站、碼頭、遊園地、橋樑、坂道等設施。它們多數都已因為都更、景氣與社會變遷等因素,而不復存在。

東京在江戶時代即以「水都」之姿發展而起,除了天然河川,還挖掘了許多人工運河,像是築地川,以及現今由地鐵與 JR 共構的八丁崛車站,就是江戶時代的運河名稱。

水路行船之外,陸路則仰賴橫跨各河川的橋樑,作為聯絡區域間的交通要道,諸如原有的數寄屋橋、三吉橋、稻荷橋等。然而,1964 年的東京奧運與接連的都市更新計劃,促使鐵道與高架道路更為密集,這些橋樑不是失去原有的作用,就是僅留其名,甚至遭到拆除的命運。

現今東京密集的鐵道網中,部份以「橋」命名的車站,就是沿用過去存在過的橋名作為車站名稱,像是 JR 中央線的水道橋站、地鐵有樂町線的江戶川橋站、新宿線的曙橋車站等。

從橋樑到以「橋」為名的車站,這樣的變遷,彷彿能夠看見這些橋樑在戰後數十年至今,完成了階段性的歷史任務,走入了老東京的歷史與人們的記憶中,而承襲其名稱的車站,則繼續發揮原本橋樑的運輸角色。

川本三郎的老東京印象,也映照出現在已鮮為人所知的東京人日常。例如曾在隅田川上利用小型運輸船謀生的水上人家,他們負責將無法在東京灣靠岸的大型船隻上所載運的物資,以小船分批運送上岸。水上人家的生活對住在陸地的居民來說看似新奇有趣,實則有著不為人知的辛酸,像是失足溺水等諸多嚴峻的風險。

當時航駛於隅田川的載客蒸氣渡船,意即水上巴士,往來於淺草與濱離宮等地,由於運賃低廉,是許多東京人通勤、代步的交通工具,與現今作為觀光用途營運的水上巴士截然不同。水上人家與水上巴士,都曾經是東京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透過川本三郎的介紹,也使讀者得以了解水上人家的生活實態,與水上巴士的前世今生。

此外,現今廣受東京人與觀光客歡迎的大江戶溫泉物語、東京巨蛋附近的 Spa La Qua 等所謂的「スーパー錢湯」,其實源自 1950 年代開始在銀座六丁目營業的「東京溫泉」,曾被當時的旅行案內列為新的觀光景點,是都內上班族小憩片刻的好去處。

「東京溫泉」裡有各式各樣的風呂,甚至附有舞廳、食堂、成人服務等,複合式的經營型態,在當時被視為引領時尚的產業。而「東京溫泉」在 1990 年代結束營業之後,這類結合泡湯、遊憩、飲食等多目的的休閒空間,許多被打造為觀光景點,吸引遊客上門消費,其中也有兼具戀人聖地與親子娛樂功能的溫泉主題樂園。這樣的變遷,亦是一種生活史縮影與延續的軌跡。

如何將已不復見的地景,或街道的昔日風景,透過書寫重現在讀者眼前呢?川本三郎除了利用過往的旅行案內、史料文本,加上自己的生活經驗之外,作者在描寫老東京的景物形象時,也取材自以這些地方為故事背景的經典影視、文學作品。

例如書中提到銀座松田大樓,就使用了小津安二郎執導的《東京物語》作介紹,此外像是黑澤明、市川崑與山田洋次等知名導演的作品,也頻繁地作為引用描述的材料。身為文藝與影視評論者,作者對於昭和時代的影視作品可以說是如數家珍,書中利用各種電影、電視的拍攝場景,呈現老東京的街景、地點,這些內容都奠基於作者對於影視、文學作品的嫻熟,才能精確擷取出關鍵的畫面。

在首都圈經歷數十年的滄海桑田後,老東京的人事景物皆已全非,但無論現已轉而被形塑為動漫偶像御宅族聖地、貧窮背包客投宿的首選區域,或仍然扮演熱門旅遊景點的角色,都持續讓東京這個城市發光發熱,為東京人與旅行中的過客,不斷創造回憶的點點滴滴。

讀過川本三郎筆下的老東京,或許你會像我一樣,在走訪東京的每處街道角落時,不由得對其蛻變前後的歷史過程,與未來的發展感到好奇。通過散步能否找回老東京的身影,取決於每個人對這個城市過往的歷史,有多少的了解。

或許有更多的老東京,曾經與我們擦身而過。在了解更多這座城市的今昔演變之後,也許你會忽然意識到,自己原來與老東京的距離,並非遙不可及。閱讀老東京,一座城市,94 個地點的舊時風景,讓自己的散步之旅更有溫度。

本文曾於於2018年6月25日刊登於【故事Story Studio】網站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蔡凱西Cathy Tsai | 蔡凱西 台北人 / 不專業旅人 / 流浪中的學術人 / 研究旅行史與旅行文化的不良歷史學徒/《後綴》假掰文青誌編輯群 在出門旅行、閱讀,與作古的旅記文本中持續穿越 佛系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travelhistorystory 合作邀約:misiaa2001@gmail.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2024年度問卷】略有小成的一年(吧?)

來共此一連憂夢吧:那些年我們看過的瓊瑤究竟有多恐怖

鴉片煙霧吞吐間的王道樂土:我看漫畫《滿州鴉片小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