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父母們,可以不挫孩子的銳氣嗎?

射手媽咪婷婷
·
·
IPFS
·
當你開心跟父母分享喜悅,是否時常被潑一桶冷水呢?

上個月,第一次在臉書參加抽書活動,沒想到僅有的一個名額就讓我在一百多則網友留言中給幸運抽中了,而且還是我很喜歡的一位作者出的新書,在得知抽中的當下感到非常幸運且感恩,於是在中秋連假的時候把這份喜悅分享給母親。

母親笑笑地用台語說:「一定是沒有什麼人參加吧?!」
我忍不住笑回母親:「有一百多人參加耶!而且只抽一本耶!」

母親發出了「哇」一聲,就沒有再繼續多說什麼了。

這樣簡短的母女對話,讓我想起了曾經在談話性節目聽到來賓與兒子的對話。

大意是兒子某次回家很開心跟爸爸說自己考試成績得到了班上第一名,結果來賓(爸爸)卻回答:「蛤!你們班程度這麼差喔?」

來賓說當話甫說出口,他就後悔了!他檢討自己不應該如此打擊兒子的信心,但道歉的話卻也實在說不出口。

這兩個例子都有一個共同點即是父母很難在第一時間真心祝福並鼓勵孩子,總是習慣性先以貶低及鄙視的言語挫孩子的信心,彷彿怕孩子太過驕傲似的,這是傳統父母的反射性語言,即便他們內心也替孩子感到開心,但總是心口不一,而先吐出不中聽的話語。

然而,這樣的反應對孩子有何影響嗎?其實我認為要看孩子的個性,若孩子本身性格開朗且充滿自信的話,則不會因為父母否定的話語而輕易影響心情,反而還會反駁父母把事實再次強調重述,但若孩子是屬於比較需要被肯定或敏感體質的話,則是會產生不被父母信任的感覺,甚至也會對父母的反應感到灰心,往後再發生類似的事情也可能選擇不再跟父母分享。

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都渴望獲得父母的肯定與鼓勵,為何當我們自己成為父母的時候卻覺得這件事不容易呢?我想或許是童年一直沒有處在被肯定的環境裡,自然也很難輕而易舉吐出讚美孩子的話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也同樣適用在語言的表達上,我們可以試著在與同儕相處上多發現他人的優點,並且在別人與我們分享喜悅之事時給予正面的支持與鼓勵,再慢慢地運用在比較難以啟齒的家人溝通上,如果家人若逐漸習慣聽到我們正面的語言,自然也會被影響而產生良性的互動。

現在每天接孩子放學,聽著孩子滔滔不絕敘述在學校的種種,我總是快樂著孩子的快樂,安撫著孩子的煩憂,當親子之間可以先達到情緒共感,才有愉悅對話的可能。


圖片來源:unsplash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射手媽咪婷婷射手座,全職媽咪/斜槓寫作者/新性感雜誌共同創辦人 喜愛音樂、電影,更熱愛閱讀,資訊焦慮症患者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83298701145 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5d4b0ef1fd89780001fc7e91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私立探險家學園1:開始之島》《私立探險家學園2:在成為女巫之前》入園套組

愛上學習的前提必須要有充分的放鬆與休息

吳淡如《這一生值得好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