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說巴黎聖母院逾八百年的故事
收到「浴火重生——巴黎聖母院擴增實境沉浸式體驗展」的邀請,看到「擴增實境(AR)」、「沉浸式體驗」的字眼,內心沉吟——近年看過不少標榜揉合科技的藝術品和藝展,整體感覺是以「新奇」招徠的多。
這次的主角是二零一九年火災後重開的聖母院,會否又是趕潮流、趁熱鬧?
體驗展內有二十個站,其中之一講述聖母院著火的境況。拿著Histovery研發的平板電腦HistoPad,將其感應器對著站上的標記,當晚新聞片段即在HistoPad出現,屏幕並顯示相關重要資料,例如聖母院石頭拱頂阻擋火勢,減少對聖母院的破壞,而立大功的石頭拱頂約建成於八百年前!
是次展覽一併帶訪客重歷聖母院發生的大事,例如法國皇帝拿破崙(Napoleon Bonaparte)的加冕典禮,拿著HistoPad,左右上下移動,觀影感覺猶如置身典禮立體場景;只要輕輕一點場景內的重要人物和物件,解說文字即刻在HistoPad出現,增加觀者的知識,部份物件還能3D立體呈現。
若細讀整個體驗展和HistoPad介紹的全部資料,在場內逗留二至三小時不出奇,知識與趣味並重,想起兩年前在西九文化廣場舉行的莫奈沉浸體驗展,高下立見。展館Visionairs特地安放椅子,方便訪客坐下閱讀HistoPad;留意,HistoPad最少有一磅重。
聖母院體驗展由Histovery設計和創作,其策展總監André de Sá Moreira聽了我的感受,欣喜不已。「我們用科技,但我們做的是內容,這是我們的品牌。(公司名稱)『Histovery』的『Histo』,指『Histoire (法文)』(英文History)歷史,『overy』是『discovery』。」兩字合併,就是寄意發現歷史。
為了聖母院體驗展,Histovery成立十個委員會各司其職,邀請藝術歷史學者、建築師、策展人等專家做顧問,和有關公共部門合作,研究一絲不苟,務求體驗展及HistoPad顯示的資料正確。
「我們要重構中世紀的教堂,但我們只有文字資料,沒有相片參考,於是諮詢各範疇的專家,每樣物件的顏色、形狀都經過辯論,每項細節經過大量時間討論才敲定;我們訪問在火災現場的消防員,得知經過和當時實況。所以這展覽不止娛樂(指擴增實境帶來的沉浸式體驗),還有教育性。」
幸和有關部門結為合作夥伴,團隊能進入火災後的聖母院,知道內部損毀情況,加強重構影像之真實性。「入去像進入核子廠,每次要換衣服,出來後要洗澡。成員好像曾入去五十次。」
Histovery十年前由其讀商業管理的兄弟創立。他早在二十年前已創作電子書,熱衷用科技解說歷史、文物。 十年前法國一堡壘受時光摧殘,僅剩幾堵牆,Histovery想到平板電腦可用作時光機,訪客捧在手中,可見回堡壘昔日面貌。Histovery勝出比賽,由是產生HistoPad。
André是建築師和舞台設計師,曾服務博物館, Histovery需要其專長,於是他九年前加入。他們重構的古蹟由堡壘、紀念碑開始,跟著涉足博物館展覽,HistoPad立體展示藏品,甚至講解當中的技藝,令訪客即刻明白。「我們兩兄弟熱愛歷史、文學、藝術,著重和觀眾互動。」 Histovery核心成員約有四十人,每有新項目,就會邀請相關專家參與,總工作人數動輒以百計。
二零一九年,Histovery創作了有關諾曼地登陸的展覽D-Day Exhibition,在美國多地展出,主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傘兵登陸法國,解放一條小村,開始成功反擊納粹德軍的序幕。
聖母院二零一九年大火後,Histovery反問自己能如何貢獻;他們向L’Oréal (歐萊雅)介紹體驗展的構思,對方十分喜歡,認為秉承集團對美的願景,彰顯「創造美,讓世界為之所動」的理念 ,遂答允成為贊助商。Histovery僅用了一年半時間就完成項目,二零二一年首度在巴黎呈獻,至今已在十二國家、共十九個地點舉行展覽,香港站已開始,展期至明年三月七日,門票現已發售,標準門票298港元,特惠門票港元198,另有四人及六人套票。
HistoPad除了助訪客更透徹瞭解文物、古蹟,也為博物館蒐集大量訪客資料,讓館方知道訪客反應、對哪部份最有興趣、國籍等等,更快回應,對日策展也大有幫助。André 說,曾有博物館從HistoPad資料看見訪客去某個展館太多,Histovery於是略為改動HistoPad的內容,導引訪客路線,加快人流。
科技近年介入藝術、文化,在不同地方見過的作品,好些只是用科技來提升視覺效果,感覺是追趕所謂的潮流,僅此而已。André回應:
「Wow effect(令人驚嘆叫好)是重要,但我們(Histovery)追求的遠不止於此。我們不是為用科技而用科技,而是希望用科技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