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男性避孕药,男人们想好了吗?

BIE别的女孩
·
·
IPFS
大自然给予两性的衡量空间简直有天壤之别:避孕对于女性来说甚至关系到自己的性命,而对于男性来说则就是各凭良心了。正如大船所说 “让男性更有动力去担当和了解避孕”,那么问题来了:这个促发动力的初始点究竟在哪里? 观念,还是观念。作出选择那一刻的背后,是一系列性别观念的浮显,也是两性权力的角逐。

小 全

 1.男性避孕药:龟速发展中 

众所周知,人类这个物种向来具有生育/避孕责任分配不均的特点。自从罗诉韦德案被推翻以后,本以为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女性生育权迎来大倒退,紧接着,另一个棘手问题立刻被翻上桌面:所以男性是不是该为此做点啥?

有些男性的确是这样想的。早在今年五月,罗案重审的事情被曝出后的第二天,“vasectomy”(输精管结扎,专指男性结扎)一词在谷歌上的搜索量破了纪录。6月24日(也就是最高法院宣布结果后的当天)之后,美国计划生育联合会一篇男性结扎科普文的浏览量在一周内增加了2200%。

全美的男人们涌入医院。原本无人问津的男性结扎手术意外走红,一时掀起局部热潮。“我的妻子失去了对身体的掌控权,但我还没有。我想做我该做的事。” 一位23岁的丈夫如是说。

根据联合国的预计,截至2015年时,美国结扎女性的数量还是结扎男性的两倍。但如今许多男人走进手术室,希望帮伴侣掌握生育的主动权。经此之后,局面是否会有所变化,甚至成为人类节育史上的历史性转折点?可能还有待观察。

“男人们,是时候为家庭做出贡献了!” 一医生在推特上写道。

作为为数不多的男性避孕手段,虽然结扎手术理论上可逆,又比女性结扎更安全,但逆转成功率并不是百分之百。用美国泌尿科医生 Ashley Winter 的话说,结扎就和结婚一样,都有回头路,但你还是 “最好一开始就做好一辈子的打算”。

那么,吃药会更好吗?自从1960年代第一款女性口服避孕药面市后,科学家们就开始研究男性避孕药了,遗憾的是,进展异常缓慢。2003年,国内媒体就已经意识到,“当女性已经可以在40余种避孕药剂中任意选择时,男性却依然游离于避孕药品的市场之外。”(《中国新闻周刊》) 又一个二十年过去了,这一局面没有丝毫变化。

公众的迫切期待与成果的重重阻隔,造成 “狼来了” 的故事发生了一波又一波:

2012年,路透社的一则新闻言之凿凿地表示一款男性避孕药 “很快就要成为现实”。2014年,《每日野兽》坚信一款避孕凝胶即将在2017年上架。2017年,CNBC 迫不及待地向读者承诺,医生就要给我们带来全球首款男性避孕药。去年,VICE 也发过类似的文章,声称 “一款安全有效的男性避孕药可能很快就要现身。”


“每次看到有报道说 ‘男性避孕药即将问世’,我就气得揪头发,因为我很清楚这需要花费多么漫长的时间”。戴安娜是一名首席研究员,从2005年就开始研究男性避孕药。“每个人都在拍胸脯:‘五年就行,没跑了!’ 我的回答只会让记者失望。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

VICE

并不是研究机构不努力 —— 除了口服避孕药,他们还研究过注射药物、涂抹药膏、往输精管里注射渗透性水凝胶(Vasalgel)等等,但进展最靠前的也就是刚刚走到人体测试阶段。无论口服还是注射、定期还是长效、激素还是非激素 —— 别问,问就是 “还在测试”。

问题到底出在哪?首先,从原理上来说,男性避孕药的门槛的确比女性更高。女性避孕只需要控制每月排出的一个卵,而男性一次射精就能排出几千万个精子,理论上来讲任一个都能使卵细胞受精。这意味着哪怕削减九成以上的精子,也还是防不胜防。

另一个现实原因是研发部门缺钱。过高的研发门槛加上女性避孕药的存在,令男性避孕药显得不那么 “刚需”,也就不容易赚到钱,所以一直缺少资本青睐。有行业专家表示,大型医药公司对此 “早就放弃了”,反而支持相关研究的都是慈善部门、公共组织。就像《避孕药的诞生》(The Birth of the Pill)一书的作者乔纳森·艾格(Jonathan Eig)所说:“之所以会有人研究避孕措施,唯一的原因就是女性的推动。” 女性需要把控自己的身体,而开发男性避孕药缺乏这种动机。

虽然一直在沼泽里前行,但目前看来还是有成果的。近几年,有一些初创的医药企业拿到了融资,与大学合作研发;2019年,男性避孕药集中性地取得了多项进展;今年秋天,非激素男性避孕药 YCT529 将进入临床试验。

距离真正面市当然还要很久,但随着罗案一出,极大推动了男性避孕的意愿和需求,或许能够吸引到资本的注入来加速这一进程。男性避孕药,说不定真的不远了。

 2.假如有药,你会吃吗? 

“男性避孕药永远都不会流行的。” 聊到最近男性避孕药取得的种种进展,英国人 Alex 这样告诉我。

他今年刚满30岁,在英国一所中学当老师。

“他们已经习惯于一种固定的生活方式了(指女人吃避孕药)。连让男人戴套都困难,更何况是吃药。” 所以他认为,没吃过避孕药的男人是不会突然开始吃药的。

The Journal of Sex Research 曾对男性避孕意愿做过整合调研,发现参与过新型药物实验的男性,愿意使用男性避孕药的比例从34%到83%不等。处于稳定关系里的男性更愿意亲自用避孕药。

事实果真如此吗?我问一位在中国生活了快十年的法国男性,他想了想说:“应该是吧,可能还会考虑药的原理、副作用之类的。” 因为从来没想过这个事情,所以他一时也没有更多的想法。

唯一愿意跟我详细聊聊这事儿的是中国男性大船(化名)。他在瑞典长大,目前在一家大型外企做战略相关的工作,生活在国内。他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愿意吃,前提是副作用可控。

大船最担心的是药物会影响荷尔蒙(激素),进而影响性欲。“要是没有荷尔蒙,你可能连性欲都没有,没法勃起,更别提性生活了。” 另外,如果药物的原理是控制荷尔蒙,他还担心这会影响到自己的健身成果,比如增肌效果。

那位法国人也提到了同样的担忧。他说,他知道有些女性吃避孕药期间会 “更感性”,好奇男性避孕药会不会给自己带来这种 “副作用”。

这也是最让研究人员头疼的问题之一:同样是激素避孕药,影响女性卵子受孕的激素和影响性欲的并不是一种激素,男性则不然。过去进入临床试验的十一酸睾酮,就是通过影响和产生精子相关的激素来抑制精子产生。

这就更令今年秋天即将进入临床试验的 YCT529 显得意义重大了:它是非激素口服男性避孕药,在小鼠身上有效性达到99%,停药后4-6周便可恢复生育能力。

负责 YCT529 的 Gunda Georg 博士与她的研究团队 | 图源:startribune.com

3.避孕,与“关系的衡量” 

大船对女性避孕药很了解,知道有长期的、紧急的、贴在或植入皮肤下的,也听说过避孕药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比如让女性发胖、情绪波动变大。

他认为,这些副作用会让女性自己衡量,吃药到底 “值不值”。他曾经谈过一个女朋友,当两个人的关系发展到对方更信任他的地步时,女生才决定开始吃长效避孕药,“我认为这也是女性做出的一种牺牲。”

换成自己吃药,他也会这样衡量一番。大船更愿意在关系稳定且不想怀孕的情况下吃避孕药。对他来说,用吃药代替避孕套,说明他已经足够了解对方,而且想要更亲密的性体验。也就是说,在他眼里,吃避孕药这件事不止是避孕这么简单,更是反映亲密关系重视程度的权衡选择。

包括什么时候戴避孕套,他也会从和对方的关系上考虑:一是彼此不够熟悉,为了保护对方和自己、减少疾病传播概率;二是在一段长期、稳定的关系里,对方不想吃长期避孕药,二人又不想生育。

反而是面对一些长期、熟悉的性伴侣,但又感觉这段关系不会 “修成正果” 时,大船用避孕套的概率更小。

“是因为你希望更多地去享受吗?” 我问。

“对。你总结得挺好。” 他说。

 4.避孕,与“性别的平等” 

社交网络上,有的女生不知道紧急避孕药的副作用,半年吃了好几次;有的女生近半年不来月经,在网友的提醒下做验孕测试,头一天晚上紧张得失眠……这些求助帖里,回应的一般只有女生。

假如男性避孕药普及起来,他们也会面对一些女性经常面对的问题,比如忘了按时吃药啦,担心副作用之类。“这会令男性更加理解女性的困境吗?”我的一位女性朋友 Liz 问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我觉得只要生孩子这件事的压力不在男人身上,他们好像就没那么在乎。” 她又说道,“当然,我希望听到他们反驳我的观点。”

当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大船时,他说:“我和前女友们讨论过这些,也知道她们都经历过什么。” 他认为,避孕的责任,女性和男性应该一起承担,而且有各自的承担方式,比如女性了解如何避孕、各种避孕措施的风险,男性则是在对方不想生育时支持对方、坚持采取避孕措施:“比如我会控制住自己一时的欲望,在两个人都很进入状态的时候还能去弄个避孕套,而不是直接就上了。”

但对于国内的性基础教育和普及程度,他觉得还不够,比如国内舆论对 “性” 很敏感,社交媒体上的视频还要给乳沟打码,这都会影响男女对性的态度,最终影响到避孕这件具体的事情上。 “在我国内的经历里,有些女生觉得吃紧急避孕药不是一个大事。而在国外的话(女生)会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事情。” “你现在随便找一个女生问,女性避孕药有几种?长期避孕药怎么获得?她可能都回答不上来。” 他说。并且他身边的男性朋友也很少讨论避孕的话题。

“有时在一些女性自己的眼里,男女都不一定是平等的”,他继续说道,“比如有些女生在 ‘大环境的压力之下’ 做出牺牲 —— 结婚以后就愿意做一个工资少一点的工作,为了更照顾家、照顾老公、照顾父母、孩子。”

也就是说,他认为避孕问题不止限于两个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而是关系到更大的性别环境,层层递进到个人的某一次选择。

那怎么解决呢?大船也承认,男性需要更有责任心、更有动力去主动了解避孕, 但他和 Alex 又不约而同地认为,这靠个人的力量很难解决,需要 “由上而下” 地推动。就像当老师的 Alex 所说:“从年轻的一代开始教育,这是普及男性避孕药的唯一方法。” 

参考资料: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 non-hormonal pill could soon expand men’s birth control options

BBC News:同女性避孕药相比 为什么男性避孕药如此难产?

Bloomberg UK:Why Men as Young as 23 Are Choosing Vasectomies in Post-Roe America

TIME:Vasectomies Are Going Viral After the Roe v. Wade Leak, But They Aren’t a Solution to Abortion Bans

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The pill’ for guys: Male birth control option passes safety tests

中国新闻周刊:“男性避孕”时代来临

着陆TouchBase:罗诉韦德案被推翻,加速了男性避孕药的研发进程

后 记 别的女孩
    原先,我的初衷是想看看男性对于自己吃避孕药有什么想法。但随着交流的深入我发现,“吃还不是不吃?” 倒还在其次,反而是 “值还是不值?” 更占据上风。避孕药物的平等,的确会从实质上改善两性生育责任不均衡的处境,但同时可以想见的是,这也会加剧男女之间关于责任承担的博弈。 
    可是在这件事上,大自然给予两性的衡量空间简直有天壤之别:避孕对于女性来说甚至关系到自己的性命,而对于男性来说则就是各凭良心了。正如大船所说 “让男性更有动力去担当和了解避孕”,那么问题来了:这个促发动力的初始点究竟在哪里?
    观念,还是观念。作出选择那一刻的背后,是一系列性别观念的浮显,也是两性权力的角逐。
    人类避孕的进步,不止于药物。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 作者:小全

// 编辑:赵四


BIE别的女孩致力于呈现一切女性视角的探索,支持女性/酷儿艺术家创作,为所有女性主义创作者搭建自由展示的平台,一起书写 HERstory。

我们相信智识,推崇创造,鼓励质疑,以独立的思考、先锋的态度与多元的性别观点,为每一位别的女孩带来灵感、智慧与勇气

公众号/微博/小红书:BIE别的女孩

BIE GIRLS is a sub-community of BIE Biede that covers gender-related content, aiming to explore th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females. Topics in this community range from self-growth, intimate relationships and gender cognition, all the way to technology, knowledge and art. We believe in wisdom, advocate creativity and encourage people to question reality. We work to bring inspiration, wisdom and courage to every BIE girl via independent thinking, a pioneering attitude and diversified views on gender.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BIE别的女孩BIE别的女孩致力于呈现一切女性视角的探索,支持女性/酷儿艺术家的创作,为所有女性主义创作者搭建自由展示的平台,一起书写 HERstory。 我们相信智识,推崇创造,鼓励质疑,以独立的思考、先锋的态度与多元的性别观点,为每一位别的女孩带来灵感、智慧与勇气。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因为想被绑起来所以找了日本SM专门店

再见所有风俗店,我准备好往春天逃亡

在日本的脱衣舞俱乐部,为女孩们的裸体而哭的人